大哥,哥哥要聽什么歌嗎?我覺得,自己能回報哥們的支持,也只有彈曲子和唱歌了。”
胡楊看了眼旁邊的一件獨特的樂器,見西門不說話,就開口道“這種樂器你也會?”
大家一看,是一個雞蛋狀橢圓形的陶器,有小孔。這種東西,大家記得,好像叫塤。不過,主流音樂里面,很少能看到它的影子。
“胡哥說陶塤嗎?會呀!這種樂器是很簡單的。”
介紹起樂器,貓耳朵非常自信,她的陶塤有六個音孔,能吹出完整的五聲音階和七聲音階。
她告訴胡哥等人,塤的種類很多,除了傳統的卵形塤,還有葫蘆塤、握塤、鴛鴦塤、子母塤、牛頭塤、筆筒塤等多種類型。
帶有喉裝置,外形像葫蘆,制作上需二次做胎,工序復雜。這種塤的近腰處最細,氣流經過此處時,可再次引起邊棱音效應,使塤的高音區音域得到適當擴展。由于塤體加長,吹奏更為方便省力,音色也較傳統的卵形塤柔和。
“這一個是梨形塤,屬于最經典的一款,一般為單腔,8孔和9孔居多。聲音共鳴好,俯吹好。主要是學起來比較簡單,我就學了一個月,就能吹各種曲子,大家想聽一下嗎?”貓耳朵問道。
胡楊笑問道“這東西,你哪里淘來的?”
嗯?
直播間的觀眾一聽,感覺有戲。每次胡哥說這句話,大家就知道,估計是一件寶物。
只有貓耳朵自己還沒反應過來,如實回答“在我們蘇州,這種東西不難看到,街邊都可能有。我買了兩個,五十塊錢。這一個,音質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