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車晃晃悠悠往城外走,車里頭白嫣然和母親齊氏說著話,鄒媽媽仍是沉默寡言。
素心倒是個喜歡說笑的,但一邊是鄒媽媽,一邊是舒月,也只得悻悻坐著。好在安華寺雖不算近,亦算不得路途遙遠,這會兒去的早,午膳后也就回來了。
舒月心里頭裝著算計,一路上也是沉默不語,只目光時不時瞟過外頭趕車的大生,讓大生感覺如芒在背。
他一時沒看清腳下的路,車轱轆碾上一塊石墩,馬車猛地顛簸起來,將車里的眾人驚了一跳。
好在王妃不是個計較的主子,否則一頓好罵是少不了的。大生再不敢胡思亂想,先將其他糟心事拋之腦后,專心駕車往安華山去。
車里頭,齊氏年紀大了,被嚇了一跳捂著胸口直拍。白嫣然若有所思的目光從大生身上收回來,對齊氏道:“前兩日下了雨,路上不好趕車,好在沒一會兒就該到了。”
齊氏點頭,拍拍女兒的手道:“這安華寺雖說遠了些,但聽說最是靈驗,去一趟也是值得。
你祖母眼看著一日日昏睡不醒的,兩個姨娘又都快生了,我這心里總是不安穩,總覺得要出什么事,所以想著來廟里拜拜求個心安。”
說著她欲言又止,看了眼車里的其他人,又將話咽了回去。
馬車駛上安華山的山道就慢了起來,行至半山腰徹底停了下來。此處正是安華寺腳下,已經遙遙可見兩扇大開的廟門。
所謂安華山原沒有山名,只是京城郊外一座荒山。后來山上建了安華寺,香客絡繹不絕,此山便被稱為安華山了。
安華寺正是建在半山腰處,只是山道只能通到此處,再往上是九十九階臺階,一直通到安華寺大門,只能親自走上去。
一群女眷準備上臺階進寺廟,只留大生看管車馬。臨走之前舒月特地給大生使了個眼色,大生低著頭只當沒看見,指尖微微發顫。
九十九階臺階不是好走的,便是素心和朱玲這等素日做活的丫頭都得走走停停,更不提舒月了,簡直是氣喘如牛。
鄒媽媽和齊氏年歲都大了,更是互相攙扶著走在最后。唯有白嫣然最是從容淡定,一步一步不疾不徐,淡然自若。
倒不是白嫣然身子有多強健,只是她心中一片寧靜。定下心來一步步踩上去,也不去想來路歸處,反而走的沒有那么艱難。
這九十九階大約就是這個用意,從凡塵俗世走到紅塵之外,遠離繁華喧囂,耳邊只余蟲鳴鳥啼,漸漸褪去功利焦躁。
這臺階走了能有半個時辰,一行五人才部站在安華寺門前。她們這還不算慢的,更有那一走一歇的。到了這里高官權貴也好,平民百姓也罷,都是一樣的,這大約就是所謂的眾生平等。
已是深秋,站在廟前的眾人卻都是渾身大汗,待勻過氣來只覺神清氣爽。
進了院子便有沙彌引路,往來香客不少,看來這九十九階臺階也擋不住求神拜佛之心,大都是與齊氏一般求個心安。
鄒媽媽和兩個丫頭留在門外,白嫣然與齊氏跪在大殿蒲團上參拜上香。
裊裊香煙沁入肺腑,白嫣然有些頭暈腦脹,迷蒙間好似有人一直在耳邊說著什么。
猛地回過神來睜開眼睛,齊氏正與她說話,手中的香不知何時已經插在了香爐中,竟是不知何時而為,只覺背后一涼。
被母親拉著去找主持大師看面相,主持大師須眉白發,已逾百歲高齡,眼神如古井幽深無波,神色溫和沉靜,讓人不自覺便放松了心神。
白嫣然一早便知道,齊氏讓自己一同前來是另作打算。此刻果真聽她問起大師自己的子孫緣,白嫣然也無端緊張起來。
前世自己死的早,季凌云府中雖有一個正妃三個姨娘,卻是并無所出。如今大婚數月,也不怪齊氏有些坐不住,怕是皇后娘娘那里也是著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