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是派人攔住了即將離去的吐蕃使臣,隨后更是親手策劃了一場大戲。
火藥坊?
火藥之謎!
輕松得手,更派人殺人滅口,同時還給戴胄留下了一封,燃燒過半的書信。
一切在茍戍看來,都無比順利。
他只是沒有想到,明面上栽贓秦王的法子,他李世民居然相信了,還給秦王關進了大理寺之中。
“糊涂!如此苛待殿下,實在不配當一國之主!”
“不過這樣也好,我下起手來,也不必擔心牽連到秦王殿下。”
甚至為了實現自己目的,戍準備了四個法子。
而這四個法子的結果,都是在剪除太子與魏王的存在后,正好將自己與背后的魯王暴露出來。
殺身成仁,哪怕殿下不知他的苦心,他依舊相信,只要殿下成為太子,大唐興盛指日可待。
第一個法子是聯合吐蕃,在他的想法中,吐蕃最后的結果只有戰敗。
第二個法子就是剪除太子與魏王,同時還要繼續栽贓秦王,而且還要留出破綻。
秦王受到的不公越多,那么他掌權后的野心也就越大。
而戍留給秦王破綻的關鍵就在于,十二地支。
本該至親,可面臨選擇時,戍沒有絲毫的猶豫,殺之為怒秦王。
若能忍,該是你破滅,若不能,便是你騰飛。
通過十二地支,戍不知得到了多少秦王的情報,如果說戍是首犯,那余下十二地支包括袁天罡在內都是從犯。
忠心?戍認為,他們并不忠心!
為了給秦王落下一絲破綻,也為了避免自己的謀劃將秦王致死,戍連夜帶人搗毀了整個十二地支的全部所在。
暗殺、伏殺兩人,大開宅院之門,引外人入內,隨后開始大肆屠殺。
巳的存活,真的是因為他的不小心嗎?
還有,袁天罡吞咽的書信,為何要包著獸皮,而且還卡在了嗓子口。
難道是因為擔心不包著獸皮,吞入腹中被消化了?
會不會是有人,專門寫出來給他人看的呢?
包著獸皮也只是因為,直接吞紙,上面的墨跡容易被人口腔中的粘液沾濕,導致看不清楚?
既然都仿制了兩封書信,為何不能仿制第三封書信呢?
消息傳回秦王府后,秦懷玉等人一個個臉色大變。
十二地支慘遭覆滅,留存者不過四人。
還不知究竟是何人叛亂,竟然如何心狠!
第二日,更讓人難以置信的消息傳回了秦王府。
太子李承乾,遭到濟北郡王李崇辰的刺殺,重傷昏迷,行刺者李崇辰被當場斬殺。
魏王李泰,行馬時受驚,馬匹失控,落馬后更是被馬蹄踩中,至今尚未蘇醒。
而這件事,也非是偶然,牽馬者,十二地支之寅,白狼軍袁虎!
與李崇辰一樣,袁虎的結局也略有悲慘,在查證后,立刻被李世民推下去砍頭。
哪怕有功之臣又如何?
在這個時代,皇族才是最終的統治階層!
而作為與這兩者密切相關的秦王府,更是被重兵圍困。
李世民在養心殿的咆哮,至今都未曾散去。
“他們是要造反不成?”
“一個秦王,難不成都比不上太子和魏王嗎?”
被傳召到此的大臣們,一個個低頭不語,到底能不能比的上,大家心知肚明。
要說反,那也是被您給逼反的!
“來人,告訴李承鈺,朕會將他生生世世關在大理寺中,永遠不得釋放!”
本來躺在一處牢中草席上思考人生的李方晨,突然見到內侍蜂擁而至。
“劉叔,你怎得過來了?”
“二殿下,這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