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倭國的進貢稱臣,朝野上下還是比較在意的。
這倭國雖小,可終究是一國,早在漢時,就成為了中原附屬國。
如今成為大唐臣下之國,傳揚出去,也可助漲大唐聲威。
李世民派人四處查探,還真發現了幾例與倭人有關的消息,雖不如李方晨口中那般忘恩負義,但風評確實一般。
不知禮數,不懂報恩,完全就像是未開化的異人。
再招秦王入宮,這次李方晨卻帶來了另外一個消息。
“父皇,倭國中有金銀礦,足夠我大唐百年開采!”
本來還有些猶豫地李世民,一聽這話,眼睛立刻就直了。
“此言當真?”
李方晨笑道“這幾日兒臣去見了那倭國使臣。”
一句話,就把這件事推到了倭使頭上。
李世民微微點頭,“若真如此,此事還真要從長計議!”
李方晨笑道“既然倭國遣唐使入長安,我大唐何不也派人前去倭國?”
李世民不解道“你想做什么?”
李方晨答“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李世民微微瞇眼,這個臭小子,明顯已經給對方當成了盤中餐,非要吃下來不可。
說來也是奇怪了,這還是第一次碰到秦王如此處心積慮對待一個小國。
倭國?
難不成當初鈺兒在外面時,碰到過倭人,還受了委屈不成?
一想到這里,李方晨一切的舉動也就得到了解釋。
李世民忍不住心中猜測,平陽一人帶著鈺兒過活,本就不易。再加上這些年隱姓埋名,難免會受到一些委屈。
李方晨可不知道,李世民已經在心中給倭人定下了死罪。
兩人一番合計,選中了一個人選,打算由他作為大唐使臣,出使倭國。
高表仁,隋朝宰相高颎第三子,隋煬帝時期的太常卿,如今是大唐的渤海郡公、新州刺史。
新洲臨近高句麗等地,對于他國的風土人情也略有了解。
高表仁作為一名老臣,自然很輕易就明白了自己前去倭國的“真正使命”。
將其召回長安,李世民和李方晨同時接見,高表仁滿是驚喜。
對著大唐皇帝陛下和秦王殿下極為恭敬,言語中多為推崇。
“高郡公,小王有兩事相求!”
“秦王殿下但說無妨,臣全力以赴!”
李方晨看了李世民一眼,未見對方制止,這才說道“還請郡公入倭后,查明三件事!”
“殿下請講!”
“一,倭國境內金銀礦脈所在;二,倭國如今何人當權做主;三,倭國中的大小勢力分布!”
高表仁遲疑道“殿下,您的意思是?”
“秦王的意思就是朕的意思,高卿只管聽令便是!”
“是!臣明白了!”
總不能明說,過些年,大唐要打倭國吧?
回到府中,高表仁臉上還有遲疑未曾散去,實在想不明白,為何陛下與秦王殿下會有此番意味。特派人跑了一趟鴻臚寺,取出一些典籍翻閱。
打算從中入手,也好讓他有所眉目。
史書中的倭國,隋時起,多次遣使入中原大地,更派有多人在隋朝中各處求學。
那些位隋朝的大儒,都有被對方叩拜過。
可惜的是,那時候的隋朝,根本不會在意一個小國的想法。
看到倭國送到隋朝的國書內容時,高表仁臉色逐漸陰沉,“狂妄無知!膽大妄為!”
明面上的一副下臣之國的模樣,可國書中,竟然隱隱有和隋朝平等之意。
“莫非,秦王殿下和陛下,正是因為惱怒此國目中無人?”
心中開始盤算,等到自己出使之后,又該如何完成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