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鈺兒,朕問你,何以為國家?”
剛說完了漁民之事,李世民話鋒一轉,問了李方晨一個難度頗大的問題。
在李方晨看來,這種問題往往帶著深意。
“兒臣覺得,一國之家,是為大家。大家之國,方為大國。”
自己哪里懂這些,瞎蒙唄,李方晨隨口胡謅了一句,打算應付了事。
李世民忍不住一笑,“避重就輕,若是不說,朕給你丟到湖里去?!?
李泰眼中難免有些好奇,父皇這是打算考校二哥?難道二哥有機會得到太子位?
雖然他心中也有爭位的心思,可他懂得讓位于賢。
二哥不爭,他才會爭,二哥若爭,他便是二哥最有力的支持者。
二哥這些年,待自己如此親厚,若是與二哥爭,自己今后又該如何自處?
有時候,李泰都懷疑,當初母后應該是把他和二哥生成孿生子才對,看看太子哥,哪一點和二哥有共同之處?
李方晨茫然的看了看湖水,仔細想了想李世民的問話。
“疆域、子民、文化、以及統治者,組成在一起,才是國家!”
“統治者?這個稱呼倒是有意思?那不知你口中統治者,何人也?”
李方晨余光瞄向湖泊之中,“可以是一個人,也可以是一群人。”
“一個人?一群人?”
李世民想到李方晨話中所指,應該與朝堂和帝皇之位有關。
一個人的帝皇,一群人的朝堂,有什么不對嗎?
李世民又問道“那你想做那一個人,還是那一群人中的一個?”
旁邊的李泰眼皮一跳,心中忍不住驚異,“這么快就開始了嗎?太子若是知道,會不會淚流滿面?”
李方晨可不知道李泰心中惡毒的想法,反而很是自在的回答了李世民的問題。
“當然是一群人中的一個,天塌之時如果有人替兒臣頂著,何樂而不為?”
李泰微微嘆氣,二哥,你怕是不知道自己錯了過什么吧?
李世民眼中閃過失望,但是還好很快就掩藏了起來。
回身而坐,對于釣魚也沒了什么興趣。
左手抬起,指向面前,龍口微張,“坐!”
李方晨急忙跪坐下來,從李世民的神態來看,明顯是要來一場君臣奏對。
“朕問你,如何待民?”
“開民智,定律法,得民益!”
“何解?”
“開民智,可使得民得以知禮教綱常,懂禮法;定律法,可使得民知何事可為,而何事不可為之,免禍亂;得民益,使得民益,受益者便會忠心擁護,從而避免爭權之事發生?!?
李世民眉頭挑起,忍不住問道“使民得益朕還能理解,可這開民智為何放在首位?”
李方晨拱手道“父皇可知,民愚則國愚,民貧則國貧?”
李世民微微搖頭,“論語中有言,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此話你作何解釋?”
很明顯,對于全民開智這件事表示并不贊同。
雖然他也希望寒門崛起,但也是要把控在一定的范圍。若是全民皆為讀書人,難免會有一種無法掌控的感覺在心中慢咽。
李方晨嘆氣道“此話題,千百年未曾一變,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父皇意下如何?”
似乎每一個穿越者都會碰到這種難題,愚民之策,都是因為一句話的過分解讀不成?
百家爭鳴,大世之基,何時才可一觀?
一個是,民只可使之勞役,而不可使之知情。
另一個,李方晨朗聲解釋道“民可使,則由之所為,使之自由,則可也;不可使,則教化之,使之知,使之致知,使之致良知,則可也。”
哪怕李世民可以聽懂其中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