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奴可猜不到二殿下的心思,倒是多虧了二殿下,如今陛下收回了萬畝田地還有數千斤黃金!”
“此話倒是不假,朕確實應該嘉賞一番鈺兒。”
多出數萬青壯勞力,退去佛衣后,他們就是平民百姓。
佛門交出了兩萬多畝地契,還把那些金身佛像也交了出來。
所有寺廟,全部將佛像換成了石制或是木質。
勞民傷財之事,根本不敢沾染。
玄奘等佛僧,一直在想,秦王殿下讓魏王殿下帶出這句話的真正含義。
思來想去,怕是關鍵問題,就在于太平和亂世這兩個字身上。
佛僧們何嘗不想與道士們那般,也能任官?或是行醫天下?
可惜,他們做不到,因為他們更清楚自己究竟有幾分幾兩。
整日吃齋念佛,出了經書,他們對其他的東西一竅不通。
“不如,請少林寺的各位師兄弟出面?”
“玄奘,你的意思是?”
“方丈師兄,大唐變了,秦王殿下不想讓佛門變成無用之地。”
“可是......禮佛才是我們......”
玄奘堅定道:“佛在心中不假,可我們的佛,并不是大唐的佛!”
“玄奘,不如你再去一趟秦王莊,如今我佛門已經傷筋動骨,還不足以讓秦王殿下滿意嗎?”
滿意嗎?說實話,玄奘自己都不覺得滿意。
一心佛事的他,只覺得這本就是佛門應該做的事情。
侍奉佛的佛門,又豈能被世俗侵染,讓黃白之物迷失心智?
只是可惜了那些沒有文牒的僧人們,他們中或許有真心侍奉我佛者,最后卻不得不離開。
大唐的佛僧,必須到官府備案,留有文牒,才算是驗明正身。
可每年發放的文牒并不算多,這也就限制了諸多寺院發展的關鍵因素。
明明香火錢如此多,土地更是越來越大,可沒人幫他們打理,迫于心中貪念,這才使得許多沒有文牒僧人的出現。
他們不同于那些有文牒的僧人,做著寺廟中最低等的活計,而他們之所以如此,因為在寺廟中,不必擔心餓肚子的問題。
幾日后,玄奘再次來到秦王莊。
得到了李方晨的面見,看著玄奘略有緊張的面容,李方晨笑問道:“法師,尋本王有何吩咐啊?”
“小僧不敢!”秦王在跟自己開玩笑?為什么玄奘感覺到后背陰冷,一句話就可以讓自己冷汗盡出?
李方晨冷笑兩聲,并不打算就此放過玄奘,“你的佛,可比本王要富裕太多了!”
玄奘伏地道:“還請殿下給佛門指出一條明路!”
“怎么?心有不甘?覺得那些東西本該歸佛門所有?”
玄奘搖頭道:“自不敢,佛門有錯。可如今我等有心補過,還請殿下告知佛門一條生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