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客。
佛醫堂出來的醫僧們,再不會因為之前佛門種種,而被百姓另眼相待。
如今走在街上,常碰到行人對他們行禮,不同于以往的退讓和敬重。
反而更多了幾分親近和信賴,這一結果讓玄奘等大相國寺的僧人喜出望外。
只是,看到道門那邊的情況,佛門嫉妒了。
也不知是不是李方晨安排,有人送到道醫堂一塊錦旗!
嗯沒錯,錦旗!
妙手回春,德高品貴!
佛門一看,這怎么能行,羨慕之外,更多是對于自身的鞭策。
夜間,訴經時,玄奘心緒難平,如果這錦旗歸給佛門,該有多好?
道門那幫家伙,還不省心,得了好處不說,還專門跑到佛醫堂顯擺了一番。
醫僧們,第一次沒有口念阿彌陀佛,而是雙目中充斥著渴望。
他們從中感覺到了與清心苦修有所不同,每一位來看病的百姓,都可以在不同程度上,給他們帶來些許心靈上的滿足。
而正是這種滿足,他們以往很少體會。不再是虛無縹緲的真佛之論,而是在百姓口中,他們就是佛的化身。
有時候,人不就是希望自己被他人所認同嗎?
救得人多之后,他們隱隱感覺,自身多了些許不同。
或許,這就是佛門的功德金光吧?當然,很大可能是心理作用,畢竟之前的佛僧們,太過于空寂了。
安排完佛門和道門六處醫廟的事情后,李方晨入宮和李世民詳談了不少,關于接下來應對佛門和道門的手段。
從李方晨口中,李世民得到一個全新的布局之法。
佛門做醫,道門做學。
如今借助道門,逼著佛門全部轉變為醫廟。
等到天下九成佛廟變成了醫廟,接下來就是把道門從中摘離出,從而提拔佛門各類醫廟。
使其形成內部競爭,獎罰各有不同,將各地醫廟激起好勝心,從而達到一個全唐醫廟競爭為民診治,博得民望的良性循環。
聽著李方晨口中諸多觀點,李世民沒有絲毫馬虎,全部讓內侍記錄下來,隨后遣幾位朝中大員入宮商議。
一夜不得眠,第二日朝會上,那幾位老大人并未出現,而是返回家中休息去了。
“秦王策定國,秦王論安邦,秦王不愧是我大唐的天之驕子!”
他們同時傳出了這么一句話,不知道的還以為秦王要爭位,讓他們出來“聲援”呢!
可惜,又過了幾日,李方晨就將修建醫廟,將佛僧轉為醫僧的事情全部交了出來。
負責接手的人,大伙都非常熟悉。
大唐太子爺,李承乾。
真不知道,太子到底哪一點被秦王看重,似乎一直都在走好運。
對此,李承乾很是開心,臉上看不見任何不滿之色,反倒因為此事沒少往秦王莊跑。
美名其曰是探討細節,實際上每次回東宮時,他的肚子都臌脹到了極致。
李泰氣道“太子,你別太過分了,我們這么點家底,真不夠你禍禍!”
李承乾一臉不屑,“才不過吃了幾只雞,青雀你怎的如此小氣!”
除此之外,還有一件事,也是讓李承乾不得不往秦王府跑的真正原因。
天下興學的事情,又出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