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叔瑜還真不錯,魏征教導出來的孩子,文識方面絕對可以算得上頂梁之才。
李方晨讓他跟在自己身邊,每天負責記錄和回報新城的建造情況。
這小子很是認真,除了經驗不足,少部分事情沒辦法面面俱到之外,其他做好的事情,李方晨都不好挑毛病,因此還真對他看重了不少。
稍加培養,今后也能當做一方吏臣,肯定會比他老子有出息。
本以為是過來遭罪的,可誰都想不到,他們過來之后很長一段時間,只能在漁村中捕魚。
閑啊,實在是太閑了。
閑的牛進達帶著程處默兩人,成天跟村中那些白狼衛廝混在一起,討論練軍之術。
李靖和秦瓊經常聚在一處,回憶腦中兵法之說,將其記在紙上。
這兩位李方晨可是委以重任的存在,作為大唐第一學府兵家學院的正副院長,李方晨給他們的任務,就是書寫教材。
剛開始,給兩老將都說蒙了。
好不容易搞清楚李方晨話中的含義后,兩人立刻拍胸脯保證做好。
孔穎達、王績還有魏征三人,負責儒家學派的書籍編撰。
四書五經,那可不是大學里要學的東西。
蒙學都已傳授,進了大學,他們要學的是更深入的知識。
治國之策、理國之能,李方晨想要的可不只是一群紙上談兵的書呆子,他要培養出利國之才。
大學的雛形已經有了,儒、兵兩個學院。
孔穎達和王績,任儒家學院的正副院長,兵家學院由李靖和秦瓊負責。
李方晨還派人書信回長安,想必道家的孫思邈此刻已經收到了,估摸著一個月后就會帶著道家人來嶺南。
等人到了,道家學院和醫家學院就可以正式立項,只不過李方晨想要成立的道家學院,可不是無為而治,而是科學興邦。
沒有人比道家更適合化學研究,有道家的人在,李方晨希望可以培育出大唐的“愛因斯坦”和“牛頓”。
魏征可以幫著建立縱橫家學院或是法家學院,這兩者很是重要。
法學輔國,縱橫外交,這要是一切準備妥當,李方晨等同于直接搞定半數百家。
畢竟百家真正意義上成立學派的,不過十二家。
如今,李方晨已經準備好了六家,余下那些還得慢慢找尋。
墨家不好尋,機關術除了墨家還有公輸家,只是這兩者隱于世間,實在是讓人頭痛。
李方晨只能廣撒網,派人分散到整個大唐境內打聽,或許有一日,出現驚喜也說不定。
農家,這個更不好搞定,總不能找些經驗豐富的老農來教書吧?老農不識字,給學生講講經驗還行。要真讓他們負責將農事寫成一本書,堪比登天還難。
李方晨自己教,又擔心誤人子弟。
李泰建議他,去長安的工部和戶部找人,那里面說不定真有李方晨想要的人才。
李方晨對此并不上心,那些家伙固守成規,與李方晨想要的創新完不一樣。
實在不行,李方晨只能自己上陣當先生。
經過思考后,李方晨決定排除雜家,雜家更類似于一個整合體,與其他各家略有重合。
更何況,如今的道家,就是雜家的延伸,如果以雜代道,反而容易引起世人的不滿。
陰陽家完就是天文觀測者,生物學的集大成者。這個可以有,或者說必須有!
名家善辯論之術,漢史中有人曾言,百家皆有名學,倒也不必自成一院。
還有家,就像是當時的“自媒體”工作者,因為那時并不為世人看重,被視作不入流。如今少有書籍留下,名存實亡。
李方晨仔細思考過后,暫時沒有線索的四家,已經排除了三家。
如此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