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不說,吃過一次,李承乾對紅薯也是贊不絕口,這要是能讓全天下老百姓吃上,絕對可以算是一份天大的功勞。
如今這份功勞,就在李方晨、李泰的那一船人身上。
等上幾年,紅薯真的可以大獲豐收之時,便是眾人受到嘉獎、加官進爵之日。
不過,依著李方晨的性子,恐怕加官進爵并不會讓他感覺到高興。
李承乾在嶺南待了幾日,看過整個學府,聽過每一位先生的課后,李承乾拉著李方晨道“象兒再過幾年,送到你這來!”
李象,李承乾長子,李方晨的唯一一個大侄子。
自降生以來,一直被長孫無垢所寵愛。
可惜李方晨還未曾謀面,根本不清楚這位“侄子”究竟是個什么模樣。
李方晨笑著說好,然后送李承乾坐上了返回長安的馬車。
接下來的日子,除了安置暖棚,繼續種紅薯之外,李方晨閑暇時光,都丟進了學府之中。
開春入學,整整學了四個多月,眼瞅著李方晨口中假期將至。
學子們心中多有忐忑,且不知回到家中,等待他們的又或是什么。
家中與學府有所不同,不能再暢所欲言,更沒有三兩知己相伴,他們第一次對回家感覺到了陌生。
尤其是勛貴家中子弟,管教極嚴,哪里有在學府里這般逍遙自在。
除了上課,他們最喜歡聚在一處,相互交談吹牛,反正說錯了也不怕,大不了就是博大家一樂。
要說出色之人,還真有不少。
秦懷道和柴令武都沒有想到,他們會輸給旁人。
李方晨和眾位先生準備了一次學期末的測試,分數成了眾學子心中夢魔。
九門課,位列榜首者,王玄策!
其次第二名竟然是上官儀這個“老家伙”,誰讓他在眾學子中年級最大,被叫做老家伙也只能認下。
第三名才是秦懷道,第四名竟然會是李崇義。
這成績實在是奇怪,單科來算,兵法第一人是薛仁貴、儒學第一人是來濟、農學第一人是柴令武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這個道理大家都明白。
可誰都不喜歡落在別人身后,這也就讓他們有了相互競爭的動力。
秦懷道和柴令武借此機會,明白了什么叫做人外有人。
平日里過于自大,如今吃了虧,反倒漲了記性。
聽先生(李方晨)說,等到明年,學子們就要根據各門分數,進行分班。
王玄策和薛仁貴明顯奔著兵家去的,而秦懷道和柴令武一個想去學兵,另一個想去學農。
畢竟有珠玉在前,柴令武更希望跟在李方晨身邊,多學點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