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位大臣奉命入宮,年歲不小了,大半夜起身,還得跑到宮中,真是不小的負擔。
陛下急招,自不敢耽擱。
此事他們心中早有預案,定是與遣倭使之死有關。
秦王殿下抬棺入宮的消息,早就散揚在整個長安城中,不知道是不可能的。
“臣等,參見陛下!見過秦王殿下,魏王殿下。”
“免禮,先過來看看。”
圍在桌案上,上面正放著剛剛找出的字條。
看了看一旁的棺槨,幾人心知肚明,怕是牽扯到什么大事上了。
“鈺兒,你講給他們事情經過。”
“是!”
李世民讓李方晨將事情經過講出,并且直言道“此事牽連甚廣,若本王猜測沒錯,高句麗已經將倭國拿下。”
房玄齡沉吟片刻,反駁道“殿下所言確實有道理,但倭國被高句麗吞并,臣以為此事并不可能!”
“臣也有這種想法,從高句麗相繼拿下新羅、百濟兩國,一直到室韋,這其中并未給他休養生息之機會。若高句麗連番作戰,如何能夠撐下?”長孫無垢借著說道。
“是啊,殿下多慮了。”
李世民贊同點頭,看樣子他也有房玄齡、長孫無忌兩人一樣的想法。
李方晨嘆氣,“我還真希望是自己想多了,可各位有沒有考慮過,如果此事是真的,我大唐要面對什么?”
李孝恭笑說“面對一個高句麗,殿下難道還怕不成?”
“進可攻退可守,占據了倭國和火炮,縱使大船萬余,也未必是他的對手!”李方晨冷靜地解釋道“更何況,那淵蓋蘇文既然野心勃勃,你們又有何人可以保證,這家伙不會有一日帶兵犯唐?”
“若真有那一日,老臣愿率兵拼死作戰!”
“那你能保證寸土不失,寸壤不讓嗎?”
李孝恭不再開口,李績出聲寬慰道“或許是秦王殿下多慮,但此事確實需要商討一番,我大唐兩位使者都死在了倭國,若是不付出些代價,那可說不過去!”
一群狹隘之人,目光短淺!
李方晨心中恨不得勸阻他們立刻與高句麗、倭國等地開戰。
可他心里清楚,李世民未必會答應,就憑著李方晨和五號的私人身份,他的話并不足以被他人相信。
李世民卻笑了起來,“亂吧,越亂越好,打一國,總好過打兩國!高句麗越強,朕才越高興!”
“兒臣告退!”
李方晨心中悲鳴,何時開始,你們變得如此自大了?
難道你們真以為,一個身經百戰的高句麗,威脅不到大唐的安危嗎?
不懂得居安思危就算了,竟然真把自己當做天下第一等。
如此輕浮的大唐風氣,怕是要經過一場大亂啊!
本來李世民還被李方晨影響,想著敲打高句麗,拿下倭國。
可是幾個大臣來了之后,三言兩語,就讓他改變了心意。
即便倭國沒了,大唐又沒有太大的威脅。
本來這倭國之地,大唐就看不上眼,畢竟只是一處海島而已。
高表仁和五號的血,絕不會白流!
為了避免大唐降罪,一年時間,倭國派人分六次送來重禮。
金銀就不用說了,足有萬斤之余,最讓人驚訝的是那些海中珍寶。
而李方晨,就好像徹底死心了一樣,窩在學府乖乖教書。
同年,學府第一屆學子,進行了分班。
由各學科院長帶在身邊,進行深層次的教學。
柴令武、魏漢升、劉大能、趙千軍、田司偉等五名學子,選擇繼續學習農科。
余下七十多人,近八成選擇了儒科和兵科。
最可憐的是醫科,三人!
最熱鬧的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