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軍剛剛奪回遼城,城中百姓尚未得到真正的安全。
李孝恭派人重新筑城,以求在南城門樹立起抵擋敵人前進的壁壘。
這時十一給他出了個主意,“大帥,何不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地雷?”李孝恭如何能想不明白,只可惜他手中地雷數量并不算多。
十一又道“北城門外的地雷,都是高句麗指示百姓掩埋。他們記著位置,我們可以挖出來一部分。”
“速速去辦!”
哪里會有什么不愿意,這可是大大的好事!
同時還命人將此處軍情送回長安。
三萬人,剛剛奪回遼城,還不知要面對多少敵軍,但一場大勝,對于此刻的長安來說,十分重要。
這次帶來的千門火炮,算上城中繳獲的兩千多們,東南西三處城門各立了一千門。
北城門太過于特殊,若沒引路人根本無法繞過密林到達。
之前走過的那一條小路,也被李孝恭派人駐守起來。
他們可以找到,不代表高句麗人就無法找得到,必要的警覺還是要有的!
大勝,殺敵五千,救回百姓五萬人。
同時,另一封信中,也有李孝恭對于奴城的介紹。
二十萬邊關百姓,慘死了六萬多,奴城還剩五萬多,余下八萬,被高句麗帶到了更遠的地方。
消息剛傳回大唐,李世民很高興,因為李孝恭勝了。
可第二條戰報放在眼前后,他心中滿是憤怒。
“看看!都給朕好好看看!”
砸在大殿之中,眾臣子熄聲,不知為何明明是大勝,陛下因何如此暴怒。
長孫無垢走上前將那封書信抬起,看到一半時,雙手竟有些顫抖。
一個個傳閱下去,再沒有獲勝的喜悅。
從遼城傳回消息,需要七天,就在李世民還為奴城之事大發雷霆之時,李孝恭這邊又遇到了麻煩。
按照高句麗人往遼城運送火藥的周期,每十天一次。
可遼城已經被大唐軍隊奪回,這也就導致對方察覺到奴城的變化。
首先第一點,便是城外的尸坑,消失不見,奴人尸首全部被人收攏了起來就地掩埋。
其次是城門,需知高句麗人可沒有給別人修城門的習慣。
唐人奪回了遼城!
這消息很快被傳到高句麗與大唐交界不足千里的一處新城之中。
淵蓋蘇文三子淵男產,正是此次進犯大唐的統兵之將。
得知奴城失守,淵男產立刻命令大軍開拔。
本打算一點一點吞噬大唐,既然對方已經發現了他們的“手段”。
再藏著掖著,難免會讓大唐覺得他們高句麗只會小偷小摸。
手中軍隊二十萬,這其中奴兵高達十五萬,都是原先新羅百濟的普通百姓。
大軍南下,目標直指奴城,奪回奴城,攻入大唐!
耗費數日,終至遼城外三十里外。
命令全軍立足,隨后淵男產派出兩萬奴兵打頭,試探城中情形。
城中李孝恭放下望遠鏡后,口中倒吸涼氣。
一眼望不到邊,絕不是七八萬人,他有了一個大概的猜測。
少說對方也有十五萬人以上,單憑他手中三萬人,硬拼絕對會是慘敗。
“大帥,對方進攻了!”
面對敵軍分流,萬人向前進發,李孝恭眼中盡是嗜血。
“不用開炮,有地雷在,他們過不來!”
十一卻急忙搖頭,“大帥萬萬不可,屬下覺得,應當炮擊!”
“給本帥一個理由!”
“地雷耗盡了,對方便可肆無忌憚向前行進,如此殺招不應該早早放出?!?
“你的意思是不讓他們靠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