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拔灼占優,卻被李方晨一戰翻轉。
憂心秦王大勝,拔灼命人做使,書信送給李方晨。
“尊敬的秦王殿下,草原的猛士,從不靠外物取勝。七日后,西洲城外,我率七萬大軍等候。刀兵相搏,若殿下取勝,拔灼必降之!”
激將法,又或許拔灼認定了李方晨會答應。
越快解決突厥道的問題,就可以越快讓李方晨騰出手,前往吐谷渾。
李世民和李靖那邊陷入了僵局,但情勢并不算難。
淵男產手中兵卒雖多,可面對大唐皇帝麾下精銳,且戰且退根本不是敵手。
而淵蓋蘇文二十萬大軍被李靖所阻,硬生生給擋在了海州。
要說最麻煩的,還是吐谷渾。
唐軍敗了,段志玄身死,劉弘基重傷。
三萬兵馬被敵軍偷襲,如今還剩一萬不到,死守茂州。
戰敗的原因,是因為吐蕃插手。
吐谷渾兩萬賊軍哪里會是大唐軍隊的敵手,可關鍵時刻,吐蕃出兵偷襲,這才使得唐軍大敗。
而偷襲完大唐軍隊的吐蕃,又趁亂一舉攻下吐谷渾境。
老將段志玄的離去,讓長安的李承乾感覺到了時間的緊迫。
突厥道得勝消息一經傳回,李承乾立刻傳揚出去。
免得大唐中有野心者,趁亂謀反。
長孫無垢更是喜極而泣,一戰定勝,絕對可以算是現如今長安最好的消息。
故而李承乾與長孫無垢商討后,頒下調令,著秦王迅速解決突厥道叛亂,馳援茂州。
而李方晨看到拔灼送來的書信后,極為納悶,這是打算硬碰硬?
李方晨估算,對方應該火炮數量遠遠低于自己,再加上伊州之戰,大唐得勝十分輕易,讓拔灼慌了。
“十一你與薛仁貴,率兵一萬繞后而行,火炮本帥交給你!”
“大帥,您的意思是?”
“先下西州,再定叛逆,不允許放一人逃離!”
五萬大軍分出一萬,然后四萬人行至西洲所在之地。
拔灼大軍就在西洲城外,數以千計的帳篷,還有那寥寥升起的炊煙。
看樣子,對方早有準備。
李方晨并不奇怪,高句麗都出了火雷,難道就不會送些到突厥來?
或許,這正是拔灼敢與他拼死一戰的真正原因呢?
十一帶兵,轉至敵軍后方,繞行需有十日。
十日之內,絕不開戰,十日之后,一戰而勝之。
明面上,李方晨還準備了一封書信給拔灼。
至于拔灼究竟打著什么主意,他并不在乎,軍扎營的同時,繼續操練手下空軍。
接高山之利,滑翔之能,二十里內來回根本不成問題。
若是超過二十里,很難保證穩定性,甚至人員損耗極其嚴重。
好在西州與伊州、庭州三處,都建在了西突厥境內山脈腳下,間隔最多不過十五里。
拔灼那邊,見到秦王應下自己的要求,心中大喜。
“既然如此,真不要怪我心狠了!”
拔灼叛軍營寨前五百米處,埋下了數不盡的地雷,除此之外,還有叛軍手中新做的陶片“手雷”。
借此神兵利器,拔灼很希望李方晨與他面對面來一場大戰。
雙方實力均等,可那又如何?
幾日前,他聯系了西突厥道的一位“大人物”。
葛邏祿部落的熾俟葉護,對方應約,在他與秦王大軍交戰之時,繞后而擊之。
而葛邏祿部落出兵五萬,實力略差于拔灼手下叛軍。
眼看著戰期將至,拔灼心中火熱。
屠神之舉就在今日,大唐天刀,必將隕落!
軍嚴陣以待,卻不知西州城后方不足十里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