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厥平患,手中兵馬重新分離出兩萬交給執(zhí)失思力。
有之前拔灼叛軍麾下投降的兩萬多人加入進來,倒也不算軍隊力量銳減。
一共五萬之數(shù),兵發(fā)茂州,千里馳援。
長安城中,突厥大勝消息傳回,李承乾在朝堂上放聲大笑,心中顧慮盡去。
“孤之二弟,可比得上古之項羽,漢之衛(wèi)青?”
百官無不笑臉恭維,此番大勝,大快人心,長安城的緊張氣氛因此沖淡了不少。
聽聞昨日夜間,皇后娘娘在宮中,醉酒慶賀。
更有無數(shù)唐家男兒,欲從軍行,為國分憂。
可以算近日來,最讓李承乾寬心的一件事。
因為李靖那邊,久戰(zhàn)不勝,淵蓋蘇文從國內(nèi)增兵五萬,二十五對十五萬,打起來捉襟見肘。
李靖損兵五萬,退守徐州。
而李世民那里,也吃了敗仗。
因為貪功冒進,不愿被自家兒子比下去的李世民,中了淵男產(chǎn)的疑兵之計,一戰(zhàn)損兵三萬。
為此,李世民吐血昏迷,隔日醒來滿是悔意。
吐蕃插手大唐與吐谷渾之戰(zhàn),更趁機重創(chuàng)唐軍,暗自吞下整個吐谷渾。
吐谷渾就此滅國,從今以后,吐谷渾之地,徹底歸吐蕃所有。
只是不知吐蕃領(lǐng)兵之人是何用意,駐兵于茂州城外,并未著急進攻大唐。
自突厥行至茂州,少說也要半月之期。
可這半月,確已是將秦王平定突厥的消息傳揚出去。
隨后吐蕃立即選擇了退兵,明顯已經(jīng)探知大唐秦王兵援茂州。
并且吐蕃派使者入京,告罪吐谷渾之事,并直言之前與唐軍交戰(zhàn)是個誤會。
其中用意,有脅迫,也有交好。
之前大唐四方交戰(zhàn),吐蕃想坐收漁翁之利。
如今局勢傾斜,他們更想撈些好處退去。
比起吐谷渾和高句麗,手段更高明,正好卡住了大唐的脖頸。
可惜,得知此事后,李方晨書信回京。
“太子親啟。吐蕃狡詐,只怕其謀劃甚久,早有反唐之心。高句麗養(yǎng)虎在前,吐蕃不可不防。若信得過臣弟,愿為大唐再添兩道之地!”
想要好處,你就敢殺我大唐一國公?
樊國公段志玄戰(zhàn)死,夔國公劉弘基重傷至今未曾痊愈。
李承乾思慮許久后,回信道:“二弟,孤允你自行決斷之權(quán),但萬不可以身犯險。吐蕃心懷叵測,確實需要敲打。可擴土之事必須重新商定才可,若能逼降吐蕃,二弟帶兵速去河?xùn)|道,援助衛(wèi)國公!”
看到李承乾回信,李方晨心中有數(shù)。
本打算趁此機會,把吐蕃一口吞下,不過大唐如今情勢危急,他不能為一己私心,置大唐安危不顧。
“通令軍,急行軍,三日內(nèi)必須趕至茂州!”
自離開突厥道已有十日,有李方晨打下的基礎(chǔ),執(zhí)失思力做事很是輕松。
西突厥短期內(nèi)根本無法再行叛亂之舉,拔灼叛軍損八萬,余下兩萬被李方晨一網(wǎng)打盡。
而熾俟葉護手下只剩一萬多人,如今歸于執(zhí)失思力麾下,哪還有什么小心思。
能保住性命就算不錯了,整個鐵勒部被執(zhí)失思力砍殺了五成,威懾力實在太過恐怖。
要說執(zhí)失思力也是突厥人,怎會如此心狠?
唉,怪就怪李世民籠絡(luò)的手段太讓人害怕了。
招為九江公主駙馬,按輩分還是李方晨的姑父。
完被唐化影響,雖然心中還有同情族人們,可他更希望今后突厥徹底變成大唐的領(lǐng)土。
享受慣長安的繁華,明悟了唐人的驕傲,他哪里還愿意繼續(xù)去當舔毛飲血的突厥胡人?
茂州守軍,日夜輪守,生怕翌日就接到吐蕃人攻城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