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過程。
不讀秦王策,不配為官。這句話幾乎變成了整個長安官員的口頭禪,秦王策更是每人手中都記載了一份。
起初,李世民覺得,如此有利于官員成長,也就沒多制止,甚至私下里還多有鼓勵。
文臣這邊,長孫無忌出列,看著突厥使者,反問道“使者這是何意?我大唐與突厥,不一直很友好嗎?”
“哼,這位大人,何故揣著明白裝糊涂呢?貴國的秦王殿下做事,實在讓人不齒啊!”
“放肆!”
武將列瞬間站出數人,“汝敢辱沒我大唐秦王,莫非欲引戰不成?”
突厥使者哪怕臉上怒意盎然,每年大唐與突厥的商隊,已經達到了三四百支,各個部落都保持著和商隊友善的關系。
之前還有人敢打劫商隊,可有一次被打劫的商隊回到大唐之后,再也沒有人到那條路尚所在的部落進行交易時,突厥人才發現,原來魯莽解決不了任何問題。
往年草原養活不了人口的時候,可汗輕松抽調各部落壯士,匯集成軍,侵犯大唐。
可自從和大唐通商之后,他們發現,不用打仗,一樣可以得到他們想要的糧食。
于是突厥可汗杯具了,想要征兵,那也得要各個部族的族長同意才可以。
人家不想打,你憑啥進行征召,一次?兩次?
當不滿的情緒達到一個上限,那么等待突厥的,將是一夜之間分崩離析。
這個結果,李方晨自己都沒有想到。
所有在秦王策出現在突厥可汗頡利面前的那一刻,他立刻派出了使者,趕赴大唐。
哪怕不能真的找借口殺了秦王,也要給大唐一個警告。
“我們突厥可汗已經開始向各個部族征召勇士了,尊敬的大唐皇帝陛下,大唐,要戰否?”
明顯有些打腫臉撐胖子,可不這么做也不行,這畢竟是可汗親代下來的任務。
可汗夫人,義成公主給他的計策就是,用開戰的借口來阻撓大唐,務必將秦王孤立甚至讓其丟了性命最好,以此為突厥爭取時間。
待到明年這個時候,突厥內部重新經過整合,到時候開戰與否,不過頡利可汗的一句話罷了。
李世民瞳孔微縮,眾大臣開始竊竊私語。
開戰?
突厥沒做好準備,同樣大唐也沒有,不過即便如此也不能差了聲勢。
李世民冷聲道“既然頡利想要開戰,朕自然奉陪,使者,你可以滾出大唐了。”
話不投機半句多,回頭下朝了,找鈺兒問問,眼下大唐的火炮還是太少,要不然他李世民也不會藏著掖著,要是有一百門,不,五十門,他就敢兵法突厥,炮轟高句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