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稟父皇,如果分班倒著干活的話,每月大概能出兩萬張左右,如果再進行擴大生產,一日萬張不是問題。”
所有人為之驚嘆,可這似乎才是他們震驚的開始。
世家大臣開始盤算,如果這紙價成本當真只有兩銅的話,多出這么多紙張,最可怕的后果無異于是一場變革。
與紙張相關的,也是世家最看重的,那就是書籍。
照這個算法,豈不是說,每月這個工坊可以提供三十萬張紙嗎?
要知道,皇宮中每日紙的用量都不過幾千,各大世家更少,一日幾百。
各個皇子每月可以領取的紙張數量極為有限,可如今,似乎一個工坊就能養得起一整個長安的紙張供應。
如果再多幾個呢?
全大唐各州府若是都有了這種紙,寒門學子進讀學書更加方便,今后朝堂上的寒門官員不是更多了嗎?
“鈺兒,此法不錯,何不交于朝堂?”李世民心中又開始盤算,若是造紙之術歸了朝堂,那么他可以從中獲得多少名望!
李方晨忍不住反問道“我是官嗎?我現在除了有爵位在身,跟民沒有任何區別,朝廷不與民爭利,這話難道是假的不成?”
魏征趕忙寬慰道“殿下,話不能這么說,您若是交出這法子,全天下的讀書人都要感謝您!”
“拉倒吧,前幾年我還交出來一個制鹽的法子,也沒看到百姓對我感激,甚至我都從未發現大唐的鹽價下降了多少!”
此人一出,眾人都有些臉紅,滿朝堂的勛貴哪怕世家,都因為鹽利吃的滿嘴流油,哪里舍得讓鹽價掉下來?
李世民輕咳一聲,“不是說還有一家嗎?”
李方晨點頭,“準確的說,是三家,父皇請跟我來!”
出了造紙坊,兜兜轉轉又來到一處門上印著“印書坊”的工坊門前。
世家子一看就慌了,果然如此,造紙就是為了印書,他李承鈺這是打算與世家魚死網破啊!
“各位,請!”
入門杜如晦就感覺到不對,“殿下,您這里”
與傳統印書坊有所不同,入門兩旁書架已經擺滿。
“各位掌眼,至于工坊里面,還有庫房,暫不可對外。”
比造紙坊還省事,直接給他們看一個前廳,李世民隨手拿起一本,打開后細細品味。
“這種書,一天本王能印兩千本,主要還是造紙坊的產量暫時無法提升。”
長孫無忌打了個寒顫,“殿下,雕版印刷術是您想出來的,可這造價著實不低,如此印制會不會過于奢侈?”
“誰告訴你,我用的雕版印刷術了?難道你們不明白,時代在變化,人的腦子也要跟著變化嗎?”
時代變化?
“二弟,你就直言,這一本書造價幾何便是!”
由于李世民看書看得著迷,一旁李承乾忍不住開口,他難道還不知道自己二弟的打算嗎?
之前因為雕版印刷術的出現,整個大唐的書本價格下降了七成不止,但即使如此,還有很多人買不起,看不起。
李方晨所做的,就是要打破這個牢籠。
你們世家不就是靠著知識,一代代培養人才,從而不如朝堂,獲得如今聲望的嗎?
好!那本王第一步就是讓你們家族中為官數量銳減,哪怕到最后五姓七望之人全部退出了朝堂,大唐也不會因此陷入無官無才的境地!
“一本書,三百個銅子,本王還能小賺一點,太子哥你以為如何?”
李承乾哈哈大笑,“若如此,孤當先定上千本!對了,若是他人所書,二弟能否印制?”
儒家派官員以及武將派官員同時豎起了耳朵,著書立說,若是價格便宜,他們誰都想插上一手。
“印制?一本二百七十個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