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作與平日里沒任何區別的樣子,李元昌繼續和莫賀咄溝通,拓展自己未來的規劃。
而遠在草原上的,李方晨終于見到了李靖和李孝恭。
“衛國公!”“皇叔!”
“你們終于來了。”
“臣李靖,拜見秦王殿下!”
“臣李孝恭,拜見秦王殿下!”
“免禮,兩位快快請起!”
一臉笑容,將二人迎入王庭之中,他們身后還有將近五萬人的大軍。
接下來王庭將由這些新來的將士負責接管,李方晨這邊開始命人筑造祭壇。
李靖等人軍中還有大量突厥人俘虜,本著廢物利用的理念,李方晨讓他們來做建造祭壇的勞工。
無需擔心材料問題,隨處可見的石塊與泥土,不就是現成的材料嗎?
筑高臺八層,不上九不犯尊。
請書回唐,經李世民批準,再委派使者到王庭見禮。
當有王爵、國公、國候、縣候、縣伯、縣子、縣男所有大唐爵位悉數到場。并非全部,更類似于代表。
突厥各部落,包括已經淪陷的西部突厥,各部族首領、以及繼承者必須到場,否則唐軍犯境,后果自負。
除此之外,還有大儒八人、儒生十六人、學子三十二人!
前隋義成公主、以及李世民準允派遣過來,代表前隋皇族身份的隋皇孫楊政道。
大唐國公在場者有,衛國公李靖、霍國公柴紹、盧國公程知節、褒國公段志玄、胡國公秦瓊等足足五人,英國公李績因為還在西部突厥鎮守,而無法到場見禮,還特地派人送來一封書信。
遠道而來的大儒由顏師古這個老家伙為首,見面便是熱淚盈眶。
“殿下,老朽差點以為永遠都看不到你了。”
李方晨嚇得連退五步,生怕他把那鼻涕抹在自己身上。
“秦王殿下,老夫李綱有禮了。”
沒想到,又來了一位大佬級別的人物。太子太傅,當朝第一大儒,李綱。
“使不得,李先生快請!”
儒生和學子,還沒有與李方晨出面相迎的資格,有十七他們負責迎接就好。
整個王庭,似乎變成了唐人的狂歡。
從長安遠道而來的客商數不勝數,更是送來糧食美酒無數。
用他們的話來說,那就是“今生得見秦王殿下所為,愿散盡家財,助殿下一臂之力!”
幾百輛馬車上面,多有一些客商專門送過來的祭祀用品,和贈與軍隊的酒肉吃喝。
李方晨并沒有講尊卑有別,反而親自接見了他們所有人。
“汝等花費幾何,回頭報給我身旁親衛,待本王回到長安,如數奉還。”
商人們大驚,急忙道“此乃為大唐賀喜,怎能由殿下償還,使不得!”
李方晨卻笑道“愛國之心少有,但不可因此而誤己。若爾等皆是膽大妄為之人,視家國于無物,那本王自然收得。可諸位真心無價,遠赴萬里,只求得見封祭,本王又怎會貪墨諸位家財。此事絕不可有先例,不然后世之人效仿,本王罪過大矣!”
商人們無不感動,士農工商,商字最賤。
因為他們吃的是舍去臉皮的飯碗,所以哪怕一個老農指著他們破口大罵,他們都不能還口。
有些門路的商人倒還罷了,許多小商若是給告到了官府,少不得一頓剝削,根本沒有任何人會替他們說半句真話。
可他們不在乎,漢家天下數百載,唯有今朝吐氣時。
得見曠世之舉,哪怕散盡家財又如何?
大不了做一個升斗小民,因為他們血脈里,流淌著同樣的兩個字,“華夏”!
“秦王殿下仁厚,我等又怎會不知趣,若有需要,殿下盡管開口,哪怕摘了劉某的腦袋,劉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