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杯濁酒飲平生,腦中多見他鄉人。
時光從酒中流逝,李方晨喝的很慢,固執的沒有留下任何一滴淚水。
可他心中已經打定了主意,該報的仇,絕不姑息。
“放心吧,我會讓他們后悔的!”
緩緩起身,以是月色臨塵。
看著四周千軍護衛,心中略有暖意。
“散了吧,過幾日,我們回家。”
李方晨不說,他們不問,他們只知道,如果秦王殿下需要,他們愿意在回到長安的途中重新拿起武器,而這就意味他們將會背上叛亂的名頭。
幾名老將,臉上也多有不滿,對那些個大儒時更是冷言相待。
大儒們很冤枉,因為他們并沒有參與這件事,可同樣他們也有錯,因為他也曾相信,秦王已死。
“告訴本王,都有誰希望本王已死,本王打算回到長安之后,各家拜訪一下。”
李綱趕忙道“殿下,不過坊間謠言罷了,當不得真!”
李方晨眼中多有戲謔,“可為何本王聽聞,這些人還集體上書請求罷免了本王的側妃?難道本王的家事,還得要百官做主不成?若有一日,他們看不慣本王,是不是也可以上書,取了本王的項上人頭!”
李綱退讓,不敢再言。
百官確實有權利罷免秦王,但卻沒權利給秦王定罪。
而秦王側妃之事,說白了朝臣還沒有罷免的資格,可他們還有許多人參與其中,這也難怪秦王殿下會如此動怒。
李世民身為天子,固然可以替別人家做主,畢竟他是李方晨的父皇,先天占優。
可百官上奏這事,往大了說,是為國著想,往小了說,就是給秦王添亂,故意找死!
虧是秦王大勝,不然軍心動蕩,秦王還要背上統軍無用的名頭。
如此簡單的事情,為什么朝臣們不懂?
因為他們對于秦王太放心了,以至于他們忘記了大唐國律有云,出征將士,家室受國家保護,不容出半分差錯。
封突厥王庭?
以前是野望,后來變成了責任,再后來是因為肩上扛著無數同袍的囑托。
而現在,這里對已經打完仗的李方晨來說,啥也不是!
他故意把秦瓊和柴紹留了下來,畢竟突厥王庭之事還尚未完結,各部族也不算老實,可能過些日子還要殺雞儆猴,在滅幾個部族。
而李方晨自己,則領著那六千多位與自己同生共死的戰士們,回返長安。
功勞花名冊,足有一馬車的記載,在場每一位,都可以憑著升到百夫長甚至更高。
他們殺的太多了,十人敵是普通,五十人敵是中等,上等已有百人敵之功。
如李方晨,一場出征,殺敵早就破了兩百之數。
似秦懷玉和柴哲威,兩人斬將奪旗,官升至四品完全沒有問題,還能賜爵縣子之位。
再加上秦瓊和柴紹的名頭,百分百是縣候!
“令,大軍起行,我們歸唐!”
沉寂無聲,本該是值得慶賀和高興地事情,眼下卻在一種備戰的沉積感。
他們很清楚,秦王殿下這次回到長安,很可能沒有以前那么簡單。
秦王府麾下的白狼軍,全軍披甲,手上武器精心打磨。
看的遠處李靖等人頭皮發麻,“殿下千萬別沖動啊!”
右武衛和右威衛剩下的兄弟們也是如此,從天山下來,他們只有一個人生目標,為秦王生!為秦王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