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后,西部上城上洛城。
自兩月前嵩京朝廷發生劇變之后,整個青嵩國都緊張起來。
尤其是隨著五大城主相繼宣布歸附‘新朝’后,青嵩國局勢驟然大變。
隨即南部主城陰酆城宣布北上‘清君側’,并在三日后兵臨青嵩東部大城東靖城下,同時威逼東南南陵城。
而當陰酆城與東靖城主僵持大戰之際,東南南陵城卻主動出擊。
城主魏源親率三萬東靖軍西進突襲陰酆城,然而令他未曾料到的是,陰酆城主朱璨似早有預料,守株待兔的埋伏在其必徑之地,領攜兩萬陰酆軍突然自半道沖出,殺了魏源一個措手不及。
戰后清點,南陵城主魏源當場戰死,其手下十二位偏將除去四人戰死之外,另有五人順勢歸降。
其余三人則帶著三千殘兵敗將丟盔棄甲的逃回東靖城。
而魏源所帶來的三萬南陵軍直接傷亡過半,除去逃走的三千殘兵外,其余近一萬兵眾盡皆歸降。
此戰結束之后,青嵩震動,八城駭然。
而這還未完,當魏源戰死的消息傳回南陵城后,其余下勢力當即驅逐魏源家屬,并趁勢搶占了周邊十余小城。
與其后趕到的三千殘兵共同掌執南陵城,楚河分界,涇渭分明。
當陰酆城主朱璨聽聞此消息后,正欲率眾前往順勢收服南陵城時,卻傳來神機營副統領貪功冒進戰死東靖城、胡剝被擒的訊息。
如此他方才恨恨地收回出兵東南的計劃,轉而北上東靖。
與此同時,當青嵩東南、南部陷入戰亂時,西南大城觀天城主楊熙則打出‘拱衛中樞’之號,一路北上,之地嵩京。
然而不知為何,青嵩十大主城的滬江、巫下以及西彌相繼出兵阻攔,并與楊熙率領的驍騎軍大戰數場。
而驍騎軍倒也生猛,初戰巫下城時,當場擒獲其城主武御,并順勢接管其軍隊。
其后滬江城主望風而逃,西彌城主領攜兩萬甲士據守不出,任由驍騎軍大搖大擺地從其營門前走過。
當然,行走最前方自然是巫下城的兩萬余降兵。
而令西彌城主不敢輕舉妄動的重要原因之一,乃是那巫下城主武御不僅與驍騎軍主楊熙談笑風生地并肩騎行,其落敗歸降的兩萬殘兵更是與驍騎軍一道地北上嵩京。
直至近五萬甲士浩浩蕩蕩地走過之后,西彌城主陳刑方才恍然大悟,指天罵娘:“姓武的你果然夠卑鄙,老陳差點上了你的當了?!?
狗屁的當場被擒,他們兩個分明是早就串通好了,就等著他上鉤。
還好他因為顧及對方人多勢眾,未曾主動出擊,否則就要掉入其早已設好的陷阱了。
隨后觀天城主一路所向披靡,橫沖直撞,一直打到了上洛城!
而這時,還有另外兩路大軍同樣勢如破竹,朝著嵩京攻伐而至。
一路是以北遼城主徐彥伯裹挾庸燕城主王駿順勢南下,直抵通天城;另一路則是以陰酆城主、東靖城主共同掌執的東南大軍,向嵩京進發。
若從數萬丈高空俯瞰而下,便可發現嵩京國內地上正有三道烽火如同火龍般朝著三大上城進發。
仿若煙火,勢如流星。
青嵩三大上城分別是北方
通天城、中都嵩京以及西部上洛。
三大上城呈三角形鼎足而立,互為犄角,相互協防。
而今掌執通天城的便是當今丞相崔雍的長子崔顥!
上洛城主則是由北宮家族的北宮卿一手把持!
兩大上城之主與而今掌執嵩京朝廷的丞相崔雍互為連理、勾連成片,在外圍五大城主的輔助之下,徹底掌控青嵩大局。
這便是青嵩國而今的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