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是聯合義診,但周家提出的核心主旨未變,只是因為中醫院的‘忽然興起’,義診規模肯定會變大,打印傳單的質量、數量有所提升。
原本只是決定打印a5尺寸的傳單,現在成了a折疊頁面內嵌夾層,名頭上依舊是周家診所與中醫院的聯合義診,不過內嵌夾層里多了中醫院的相關介紹與便民就診卡,科普資料也更加全面。
在打印店多坐了一會,就有人聯系了周一生,索要郵箱發來了資料。
場面一不小心就變大了。
打印店老板的態度,從熱情變成了諂媚,不斷跟周一生套近乎:“您是中醫院宣傳部的?下次有什么海報、宣傳頁都可以找我們啊,價格肯定優惠。”
醫院可是財主,最常見的消耗品就是紙質印刷病歷本,一天消耗幾百上千份,對打印店而言肯定是大單子,周一生原本不想理會,誰知對方最后說起了‘返點提成’,他就不得不把話說清楚了,咱跟中醫院沒關系。
而這么一個小小的街邊印刷廣告打印,也不足以承擔那樣的業務。
要說中醫院和周壽明的關系,還得扯上祖師王安之。
祖師當年在療養院坐診三個月,現今中醫院的大院長則是保健局醫生,時常奔走于干部療養院,一來二去熟悉了,就跟著祖師偷師。
說起他跟爺爺的關系,其實不怎么好,偷師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他一直想‘入門’,可祖師不同意,爺爺這個大師兄就更不喜歡他了。
一段因緣際會持續到現在,也不容易。
勉勉強強,爺爺認他個‘表面朋友’,用爺爺的話來說,一個年代走過來的老人不多了,走一個少一個,更何況老宋還與祖師有點關聯。
兩位老人一年到頭偶然能見一面,早些年倒是經常上門,請周壽明到中醫院坐診,不過都被爺爺拒絕了。
這次義診借醫生也算巧合。
義診要辦,診所要開,診所里光有柳姐一個護士可不行,得有醫生坐鎮,原定只是借個醫生幫忙看顧,爺爺也沒想到老宋會興致忽起,橫插一手。
在打印店做好了打印模版,周一生開車去了中醫院。
電話聯絡,出來一個宣傳部的干事,將一份證明與義診計劃書交給了周一生。
他還要去街道辦、城管部門報備一下,畢竟規模比較大,不早做提醒萬一看病人太多,出現了亂象,好事反而成了壞事。
有中醫院開具的證明,街道辦看了后,也樂見其成。
義診是好事兒,更別提是中醫院這樣的大門戶牽頭,聯合活動辦好了,也算他們的業績,于是乎街道辦大包大攬,直接將場地布置的事情解決了,就連城管方面也不用周一生操心。
一天跑下來,周一生剛回到診所,就見對面小區門口已經拉起橫幅——
“中醫院、周氏中醫診所、西城曙光街道辦聯合義診點。”
周一生一看都驚呆了。
自己做得橫幅明天才能取,人家街道辦瞬間就把橫幅做好了,還把自己的名字也印了上去。
所幸是城管部門職能不擦邊,不然周一生懷疑橫幅得變成‘中醫院、周氏中醫診所、街道辦、城管辦公室聯合義診’。
下午飯點,爺爺、老爹回來了。
對于義診布置非常滿意,中醫院出手,他們的工作量要小許多,只需要看顧兩個點就行了,爺爺一個點,老爹一個點。
周從術對于此遭事情很開心,與中醫院齊名進行聯合義診,名頭一下子就打出去了。
“爸,以后這種事兒就多來一點兒,您雖然看不上老宋,但人老宋辦事多靠譜啊?牌子一亮,出錢出力,省事兒啊。”
“義診看個人,我不提也不見他組織義診,有樣學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