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太太掃視眾人,笑道:“各位有什么評價?”
“膽大心細,技術一流啊。”
“應該是副高做得手術吧?”
老太太沒著急揭露真相,又問:“對于三孔試探,你們有什么想說的?”
眾人愣住了,思考半天,也不好發表意見,因為這純粹是在博,博第三次能成功,打不碎。
等了許久,才有一人清了清嗓子,大家看到是周縣人民院的副院:“咳咳,那我說兩句吧,如果是我,可能在第一孔失敗,就決定用其他辦法完成后續手術了,例如大家剛才說的承接法。”
“等主刀進行第二孔時,我其實也不理解。”
“但是第三孔……”
“骨骼斷裂位置偏右,也就是說主刀打孔的左側預留位置其實是很多的,粉碎情況我們沒有看影像,所以拿不準主意,但是根據斷裂口判斷,左側根處的骨質可操作質量最高。”
“所以,至少是可以嘗試的,但大多數醫生,也例如我本人,可能不會這么做,兩次失敗后,選擇承接法,速戰速決。”
“但如果站在患者考慮去想,承接法術式后所帶來的影響太大太高,不方便行動……可能大家跟我一樣,都忽視了一個問題。”
“既然最后總是要做承接法的,那為什么不多嘗試一次呢?如果成功了,對患者的損傷是最小的,但失敗了,也可以用承接法進行補救。”
就淺層意義,副院長說得幾乎非常全面了。
或許在旁人聽來,這沒什么可討論的,先嘗試去做,做不好用辦法補救,按序進行。
但是醫生在手術中,容易陷入既有的計劃方案中,做一次失敗,那就不做了,直接用另一種成功率更高的方案進行,而沒有考慮患者預后生活,只為了盡早結束手術。
總結來說……
有人便道:“這才是醫者仁心啊!”
能做到換位思考的人太少,而當局者迷,也是讓醫生陷入主觀思維的一個重要問題。
但有的事情,只有在現場的人才明白。
例如老太太才分析過造影后,所做的打算就跟主刀醫生一樣,這里面的天人交戰,就不是三言兩語能說清楚的。
如果這個錄像不只是手術鏡頭,拍攝了所有人帶著壓力逼迫而去,而主刀卻始終意志堅定,那才是整個手術片段的高光之處。
而這些話,老太太沒打算細說。
因為她接下來想說的事情,要比手術中的其他插曲,更具有震撼力——
“你們覺得這個主刀醫生,在什么水平線上?”
“那肯定是副高了!”
“哎,也不一定,市區醫生技術普遍比咱們強,我記得京西骨科的一個住院,實力就不錯吧,我去考察的時候,看過他一臺直播手術,質量很高的。”
“呵呵,住院質量在高,也沒有這樣的醫者仁心,年紀不到位,哪能考慮那么全面啊。”
一通爭論,早已將主刀醫生的身份,扯得有些飄渺了。
反正不論是正高、副高還是老總,或是什么博士名家弟子,總而言之一句話,這人很強,手里的功夫扎實。
到了這時,老太太微笑看著眾人——
“這就是我所說的……新血液。”
“二十五歲,中心院急診實習生。”
“——未!執!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