伐刀者,通過魔力做到常人做不到的事情,自古以來就有很多不同的稱呼。
在中國叫作斗士,在日本以前叫武士,在美國叫超能力者……各式各樣的稱呼,都表示了他們的與眾不同。
伐刀者的能力本來就是他們的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存在哪位覺得不用劍術、靠著伐刀能力取勝有勝之不武的感覺。
碰到能力克制也是常有的事情,很多伐刀者戰斗的時候還要考慮場地的問題,而風術士則是術士類伐刀者中對場地要求比較低的一類了。
畢竟絕大多數情況下,伐刀者們戰斗的地方都是有空氣的。
只要有空氣的地方,風術士就能發揮出自己的優勢。
即使王馬不是藥師霧子這類幾乎全靠術士能力戰斗的類型,他的風術士能力仍然很強。
判斷出劍術比不上一豐后,王馬在重心不穩的情況下,急需給自己喘息的時機,在空中向著地面一揮劍,一道上升的空氣從地面上形成,以極高的風速,形成了一道風的屏障。
蒼茫之中發動的“風神結界”,在兩人之間形成,以此來阻礙一豐的攻擊。
一豐也沒有乘勝追擊,而是停留在了風的屏障之前,給王馬調整的機會。
王馬在恢復重心后,后退一步,將“龍爪”向上一挑,上升的氣流迅速增加,范圍也擴張了很多,籠罩了場地四周,甚至連曉學園的幾人也被籠罩。
但是這個時候的目的,就不是形成屏障了,也不是直接的攻擊。
“無空結界”,通過掀起的上升氣流,一滴不留地卷走戰場上所有氧氣。
越是激烈的戰斗,身體耗氧量就越大,通過急速上升的空氣帶來的低氣壓,讓周圍變成缺氧區域,只有他自己這個風術士能在無空結界中保持供氧。
接下來,就是發動急速的攻擊,加快對方的氧氣消耗了。
王馬再次將劍駕好,一邊維持著無空結界,一邊將結界內剩余的空氣抽調給自己,在長劍上環繞了一層旋風。
他的伐刀絕技“斷月天龍爪”最長能形成五十米的旋風,但是現在盡力將空氣向上抽,所以只能將武器上環繞少量的風來增加攻擊力。
同時,他用出了旭日一心流的奧義,旭日一心流·烈之極——〈天津風〉!
順成相接的108斬,以極高的速度向著一豐發起攻擊。
他已經試探出來一豐的劍術比他好,剛才輕松化解啦旭日一心流的剛之極、迅之極兩招,沒有道理應對不來烈之極,但是他仍然用出了這一招,因為面對槍林彈雨一樣的“天津風”,而且還是纏繞著烈風的“天津風”,也不是一招兩招能夠應對得了的。
而在缺氧的環境下,用的招式越多,就越會消耗肌肉中儲存的氧氣,此漲彼伏之下,勝利的曙光就會出現。
這是王馬在“暴君”手下敗北后苦苦思考出來的對策。
在攻擊發動的前一刻,他的眼前似乎再次浮現當時的景象。
自己渾身浴血,凄慘地趴伏在地上。而那對雙瞳,就坐在那張有如王座的椅子上,俯視自己。
不論做什么,都是徒勞。
“暴君”只是坐在那里。他不斷地挑戰、再挑戰,仍然無法觸及對方,也無力保護自己,只是一個勁地挨打。
身體熱燙、痛苦,無力感充斥內心。
他再也不想重復當時的感覺,才會開發出這種即使對方魔力遠超過自己,也不可能無傷的招式。
他的思路是正確的,而且真的比對起來的話,一豐現在是比暴君弱的。
“暴君”等三大勢力的統領,在平時狀態下的魔力就已經超過普通魔人的超度覺醒了,也就是一般情況下,西京寧音這個水平的魔人的普通攻擊根本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