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高明送來的消息,鄧九公已經(jīng)踏上歸程,這次大勝,東魯主力損失過半,已無力對朝廷用兵,一直處于戰(zhàn)爭狀態(tài)的帝國終于得到了喘息。
只是紂王昏庸,被一個(gè)狐貍精當(dāng)槍使,敢打自己女兒的主意。鄧九公想想都覺得好笑,這世間有聰明人,也有愚蠢人,可這般不自力量,自毀長城的愚蠢之人還是少見。
妲己雖攻于心計(jì),但到底格局有限,以為迷惑了紂王,就可以為所欲為,簡直是坐井觀天,既然她自己找死,那就怨不得自己了。
“大帥,我張奎自修道有成,拜為一城守將以來,從未佩服過一人。可東魯之行,實(shí)在令我大開眼界,大帥用兵、用謀,末將佩服的五體投地。”
大軍快到繩池時(shí),張奎崔坐騎上前,當(dāng)著鄧九公的面,將內(nèi)心話說了出來。他是一個(gè)重情重義的錚錚鐵漢,若非佩服到極點(diǎn),他絕不會(huì)這般作態(tài)。
鄧九公笑道“張將軍鬼魅般的速度讓我也是大開眼界!”
“前面就是澠池,末將要與大帥分開了。”
張奎嘆了一聲,一個(gè)多月的行軍打仗之旅,讓他習(xí)慣了這種生活,突然分別,難免有些不舍。鄧九公勸道“張將軍,天下無不散之宴席,此次分開,只是為了下次更好的重逢。”
“大帥說的是。”
張奎拱了拱手,騎坐騎往另一條路馳去,很快消失在一片塵土飛揚(yáng)中。
……
回朝歌休息一晚,次日紂王升了早朝,跟往常一樣,凡朝中在職官員,一律不得缺席。
“鄧大人,恭喜,恭喜啊!”
皇宮大門,一位官員小跑上前,臉上堆著笑容朝鄧九公賀喜。鄧九公道“此乃朝廷之喜,鄧某身為人臣,為陛下效率,此乃本分。”
“鄧大人謙虛了,滿朝文武誰不知大人你是國之柱石,擎天玉柱,若不是你為陛下征戰(zhàn)四方,這天下只怕早就大亂了。”
鄧九公詫異地看了來人一眼,道“不知大人高姓大名。”
那人精神一震,忙道“下官鄧?yán)ィ娺^鄧大人。”鄧九公可是天子眼前的紅人,此次立大功歸來,聲勢只怕蓋過張謙,自己跟他同姓,也許幾百年前還是一家人了。若巴結(jié)上他,飛黃騰達(dá)豈在話下。
“鄧?yán)ァ!?
鄧九公眉頭一凝,這個(gè)名字有些耳熟,好像在哪聽過,對了,此人不就是黃飛虎的姨丈。原書中,正是他和西岐里應(yīng)外合,害死了卞吉,放西岐大軍入關(guān)。對于這種身在曹營心在漢的人,鄧九公不屑結(jié)交,于是道“鄧大人,朝會(huì)在即,本帥就恕不奉陪了。”
“鄧大人等等。”
到了九節(jié)殿,紂王還沒來,滿朝文武議論紛紛,見到鄧九公,大殿頓時(shí)鴉雀無聲。接著大家上前,將鄧九公簇?fù)砥饋恚瑺幭瓤趾蟮呐鸟R屁。
這些文武百官,大多是趨炎附勢的小人,讓他們安邦定國,上陣殺敵,實(shí)是難為他們了。可讓他們說些阿諛奉承的話,那是張嘴便來。
“諸位大人靜一靜。”
一旁的微子實(shí)在看不下去了,說了一句,大家這才回到自己的位置上。
微子上前,朝鄧九公打了聲招呼,笑道“下官賀大帥大勝歸來!”鄧九公打了勝仗,平了東魯之亂,對朝廷來說,可是一件舉國同歡的大喜事。
鄧九公道“殿下言重了,食君之祿,忠君之事。”
“說得好,若是滿朝都是鄧大人這種忠臣,天下何至于戰(zhàn)亂四起,百安又何至于流離失所。”微子脾氣剛烈,只要大商能延續(xù)下去,他不怕得罪文武百官,哪怕是死也在所不惜。
鄧九公淡淡笑道“殿下這話有些偏激了,雞犬牛馬,各司其職。鄧某只會(huì)些力氣,在戰(zhàn)場上與敵廝殺還行,若論安邦定國,還得靠殿下與文武百官才行。”
自己私下做了不少形同謀逆的大事,可在朝廷百官眼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