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名字讓柏世鈞略微愣了愣。
就像上一次柏靈斷定貴妃的病是“抑郁癥”一樣,從她那里流出來的病名,永遠帶著一種不屬于當時當地的氣質。
在那個描述里,出現了太多讓柏世鈞感到困惑的地方,比如什么是“應激”,這個病又為什么會被簡稱為“tsd”這樣一個讓人費解的詞匯。
盡管柏世鈞并不能完厘清每一處疑惑,但他依舊在努力搞清柏靈的邏輯。
“創傷后應激障礙(tsd)通常指的是,在親身經歷或是目睹了嚴重威脅生命的創傷事件之后,當事人陷入極端恐懼、無助或驚駭的情緒之中,即便事件已經結束,這種影響也一樣會長期存在。
“前人有過研究,有將近七成(作者注69)的人一生中都會經歷非常顯著的創傷件,而在這些事件發生后,絕大多數人都會出現 tsd 的癥狀。
“他們反復做痛苦的夢,過去發生的事情不斷在腦中閃回,一旦接觸到會勾起回憶的人或事,強烈的痛苦就會被喚起,所以他們逃避、憤怒、自責、悲痛……但這其實是非常正常的情緒反應。
“等事情過去三個月到半年,這些癥狀會開始慢慢消退。到這個時候,大約就有一半的人可以把這一系列的創傷體驗,整合到自己對生活的認知中去了。他們會從這些經歷中獲得一些珍貴的成長體驗,也會漸漸懂得怎么以一種更平和、開闊的心境,去詮釋這一類的遭遇。
柏靈頓了頓,話鋒一轉,開始講起了另一面。
“但是有一部分人始終都無法走到這一步,他們會一直困在那段痛苦的回憶里,持續地體會到 tsd 的癥狀,直到這些癥狀讓他們失去正常生活的能力,逼迫他們不得不就醫、去直面這些過去的問題,病況才真正暴露出來——但到了這個份上才就醫的患者,往往已經忍耐了十數年甚至更久,情況就會變得更加復雜。
“因為等到了這個時候,患者面臨的問題常常不止一種,他們的回避和壓抑里往往混雜了嚴重的抑郁、焦慮、強迫甚至是躁狂等一系列的問題,處理起來就會很麻煩。”
柏靈嘆了一聲,“目前不知道這位申將軍現在是什么情況,所以還不好對他的病況下論斷。不過現在說這些都太早了,現在最大的問題是,這位將軍完不愿意接受任何幫助,連基本的配合問診都做不到,就更不要說接受后續的治療。”
柏世鈞大致聽了個明白,也是一聲嘆息。
“聽起來,都像是心病啊。”
柏靈仰頭看向父親,“爹最好不要把這些情況描述成‘心病’,不然會有個風險。”
“……什么呢?”
“人總是會對‘心病’抱著一種普遍的期望,”柏靈輕聲道,“心病應該是可以自行調節、不治而愈、隨著時間慢慢被淡化的,但實際上,夠得上被稱為一種‘病’的心病很多都不會自行痊愈,相反,那些癥狀其實會隨著時間的推延慢慢加重。”
“所以我們最好還是叫它們的本名,抑郁癥就是抑郁癥,應激障礙就是應激障礙。”柏靈低聲道。
“那這病,如果申將軍配合的話……你有把握嗎?”柏世鈞再次問道。
柏靈這次抬頭看天,沒有立刻回答。
“難說呢,感覺還是老樣子,”她輕聲說道,“走一步,看一步吧。”
……
這一晚,柏靈輾轉反側,一時難以入眠。
那位申老將軍冷漠拒絕的姿態,讓她驟然回想起自己的少年時代。
在小姨失蹤之后,那一段令人難以忘懷的痛苦時光,也是一段非常標準的 tsd 病程。
對他人異乎尋常的防備和不信任,對醫院、警署、消防隊甚至是校內學生會等一系列成建制組織的恐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