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世上從來就沒有絕對的攻擊與絕對的防御,最典型的代表就是戰(zhàn)國時期那個愚蠢的楚人,以子之矛陷子之盾的難題,能讓他終生懷疑自己的智商。
而劫獄無疑是一件有著超高風險的活動,在這個時代的危險性僅次于造反。
為了保證高機動性,必定要輕裝上陣,因此波斯人攜帶的盾牌不過半人大,而且此次的配合并沒有那么默契,在移動的過程中盾牌之間不斷地產(chǎn)生空隙。
弩箭雖然無法直接刺穿盾牌,但漫的箭雨連綿不絕,見縫就鉆。
青銅制成的箭鏃上帶有血槽,一旦鉆入縫隙當中,就會瞬間刺入波斯人的體內(nèi),血流不止。
為了此次劫獄,波斯總共派出了一千人,但在幾波箭雨之后,廣場上便留下了兩三百具尸體,這其中有的是被箭矢直接射死,有的則是中箭后倒在地上被后面的人踩踏而死。
這還是在盾牌抵擋了大部分弩箭的傷害情況下,如果沒有這些盾牌,波斯人的傷亡至少得翻兩番。
三百米的距離轉(zhuǎn)瞬即至,箭雨結(jié)束之時,波斯人也到達了中門之外。
原本看守咸陽大牢的獄卒總共有一千名,救火去了八百人,還剩下兩百人,此刻全部聚集在中門周圍。
然而這些獄卒根本沒有經(jīng)歷過真正的戰(zhàn)斗,一見到這些手持利刃、來勢洶洶的波斯人,立馬嚇得瑟瑟發(fā)抖,連武器都舉不起來,有的甚至癱坐在地上,下體順勢流出金黃色的液體,并散發(fā)出難聞的氣溫。
一到中門,波斯人便向著這群獄卒高高地舉起了屠刀。
獄卒們的軍心早已潰散,根本毫無還手之力,兩百人被波斯人如同砍瓜切菜般瞬間消滅殆盡。
不過人在面對死亡之時,往往會爆發(fā)出超乎尋常的潛能。兩百獄卒在臨死之前的奮力反撲,還是拉了一些敵人陪葬,雖然只有僅僅數(shù)十人。
很顯然,看守中門的獄卒也被收買了,雖然他們沒有為波斯人開門,也沒有給波斯人鑰匙,但這群波斯人居然有另外的鑰匙,顯然是提前配好的。
中門打開的一瞬間,波斯人便舉起了手中的盾牌,下一刻就聽到了密集的弩箭破空之聲,再接著就是咚咚鐺鐺的金屬撞擊聲。
聽到門外傳來打斗聲之時,欒晉就讓門內(nèi)的右衛(wèi)提前將弩箭上好弦,在中門開啟的第一時間便下達了放箭的命令。
敵人的反應(yīng)之快在欒晉的意料之中,只是他實在沒有想到,這群波斯人居然會帶著盾牌,很顯然,對方在劫獄之前做了相當充分的準備工作。
意識到戰(zhàn)斗開啟之后,百里臣便帶著另外一半右衛(wèi)從石門里出來,和剩下的一半右衛(wèi)匯合,身后的石門則緊緊關(guān)閉著。
與此同時,周不易所率領(lǐng)的左衛(wèi)也已經(jīng)從高墻上下來,圍在波斯人身后。
現(xiàn)在的情形就是,兩百多名右衛(wèi)此刻正在石門外不停地朝著波斯人放箭,兩百多名左衛(wèi)也在中門外對著波斯人放箭,前后兩面夾擊。
波斯人雖然是腹背受敵,但由于弩箭的攻擊方式是直射,有著盾牌的防御,即便黑冰衛(wèi)的弩箭再厲害,也無法對盾牌后面的敵人造成多大傷害。
波斯人半蹲身子舉起盾牌,緩緩地朝著前方行進,無數(shù)的弩箭繼而連三的射出,但始終無法阻止敵人前進的步伐。
見弩箭的確無法對這些波斯人造成傷害后,作為多年的老搭檔,百里臣和周不易頗有默契地同時下令讓手下收起弓弩,抽出百獸刀御敵,旋即便率先沖入到敵方陣營當中。
百里臣手掌一翻,一柄剔骨刀便出現(xiàn)在手中,隨即如同鬼魅般地出現(xiàn)在敵軍當中。
身形掠動之間,在其周邊的數(shù)個波斯人只見到一陣刀光閃爍,什么都沒反應(yīng)過來,喉嚨處便多出了一道血線。
還沒感受到疼痛,血線便毫無預(yù)兆地爆裂開來,血肉翻卷間,鮮紅的血液瞬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