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就那么一下摔在地上,是不怎么痛的,因為地是夯實的泥土地。
郭去停下動作,丫頭這時候也沒有要哭的征兆了,不過她卻發現原本在她手里的粑粑不見了。
“粑粑?鍋鍋~,粑粑~”丫頭指著地上。
把丫頭放了下來,然后讓她自己去把粑粑撿起來。
粑粑掉地上,雖然有些臟了,不過總不可能直接就扔了吧?這若是被大人看見了,那可是會被罵的,從丫頭手里接過粑粑,把其上的灰塵拍掉,然后放在爐盤圈上,算是高溫消毒了。
“糖~,糖~!”手里沒了粑粑,丫頭又把魔爪伸向了袋子里的糖。
“吃~,吃~”把一顆玉米軟糖放進嘴里,丫頭露出為幸福的微笑,然后又重新拿了一顆出來,遞給郭去道。
……
時間就在這悠閑,而又快樂的氛圍中過去,家人回來后,吃過晚飯,然后睡覺。
按理,過年應該是除夕夜,也就是大年三十,道理是這么,可是很多人還是選擇在臘月二十九這過年,目的是為了避開親戚過年。
比如郭去家就是二十九過年,他大伯一家全都到位,而臘月三十則是他大伯家過年,郭去家的所有人,自然也會去。
燒紙錢的任務落在了郭去父親身上,估計這么些年就這一次他是誠心燒紙的。
紙錢被撕成特殊的形狀,放于四方桌的邊緣,剛好四組特殊形狀的紙錢。
一通古話,也就是科舉時的讀書人的話,整個念叨下來,硬是花了半個時,這才把飯菜撤了,準備吃飯。
很多人估計非常不相信,農村人會出這番有文化的祭祖詞來,但這是真的,也是事實,就算大字不識幾個的人,也會。
雖然沒什么文化,但這香火壇前祭祖的詞,那是無論如何都背得的,不信大家可以去問問農村上了年紀的老人,這于他們來,那是必須要背的。
可惜的是,七幾年、八幾年以后出生的人,都沒幾個會念了,自然就更不提九零后和零零后了。
話,當九零后和零零后給先輩燒紙錢時,他們會怎么做呢?郭去很是好奇。
不過也僅僅是好奇罷了。
鞭炮掛在竹竿上,郭去手里拿著一只香,見香火壇前已經弄的差不多了,郭去這才點燃引信。
噼里啪啦一通亂響,也就意味著“年”這種荒獸被趕跑,來年風調雨順,,年夜飯正式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