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有一個50來歲的老年工作人員在跟游客們講解介紹著。
當身邊的講解員正要開口時,周平對他抬手示意了下,然后朝著那位年老的講解員走了過去。
一邊打量著這些南北朝和唐朝的佛像,一邊聽著對方的講解,他不由得陷入到沉默中。
這些都是好東西啊!默默感受著華夏藝術的璀璨,周平心底忍不住又涌現出幾分歷史的悲涼。
即便自己擁有不停循環金手指,想把這些東西搞回去也難啊,毀了更是不值得,就是不知道對方賣不賣!
看完佛像后,周平又觀看了一些來華國和其他東亞國家的藏品,對身后的解說員說道“帶我去看看顏真卿特展吧!”
“哈伊,請先生跟我來!”
講解員帶著周平很快來到了一個大展臺面前。
“祭侄文稿,是中國的第二大行書,這是距今已經1200多年的書法真跡,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此次東京國立博物館非常榮幸將它請了過來,讓我們日本人可以近距離的觀賞這幅非常有觀賞意義、紀念意義,歷史意義的精品……”
微微低頭,周平瞇著眼看著面前的這份顏真卿真跡,仿佛可以感受到一股古樸儒雅的氣息回蕩在心中。
《祭侄文稿》稱為《祭侄贈贊善大夫季明文》是唐代書法家顏真卿于唐乾元元年,也就是公元758年創作的行書紙本書法作品。
《祭侄文稿》是顏真卿追祭從侄顏季明的草稿,共二十三行,二百三十四字。
顏真卿在其文字中追敘了常山太守顏杲卿父子一門在安祿山叛亂時,挺身而出,堅決抵抗,取義成仁之事。
文字情如潮涌,書法氣勢磅礴,一氣呵成。
《祭侄文稿》也因此與東晉王羲之的《蘭亭序》、北宋蘇軾的行書《黃州寒食帖》并稱為天下三大行書,亦被譽為天下行書第二。
由于此稿在極度悲憤的情緒下書寫,不顧筆墨工拙,故字隨書家情緒起伏,純是精神和平時書力的自然流露。
這在書法史上極為罕見,是極具史料價值和藝術價值的墨跡原作。
已經對古玩文物這一類東西造詣頗為深厚的周平,細細觀看眼前的這份珍寶,半天都沒吭聲。
旁邊講解員也很有眼力,并沒再多說什么,而是非常有耐心地在一旁靜靜等待著。
如此珍貴無比的墨寶,被禿頭帶去了臺北故宮博物院也就罷了,居然還被某些人直接借了出去,結與國之歡心!
這讓周平又感覺有點不太爽。
原本他還打算去看看國立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不過由于心情不佳,也就打消了這個念頭。
……
等周平從博物館里出來,已經快十一點了。
就在周平正準備開車離開時,一個陌生電話打了進來。
看得心情不佳的他直接給掛了,然后啟動車子,準備去好好吃一頓放松心情。
可是沒過多久,電話再次響了起來,還是先前那個電話號碼。
嘿,還有完沒完!
周平有些不爽的接通了電話。
剛接通,就聽對面傳來一個似曾相識的聲音。
“打擾了,請問是周平周先生嗎?”
“恩,是我!”
“啊,周桑你好,我是福田一郎,冒昧打電話過來,還請多多原諒!”
嗯……福田一郎?
周平念叨了一句,憑借著絕佳的記憶力,立刻就想到了這人是誰!正是當初在三藩市飛機頭等艙里的那個中年人。
當時飛機失事后,這個福田顯得格外冷靜沉著,給周平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下飛機時,福田一郎給的那張低調而奢華的明片也格外的引人注目,想不記得都不行。
“哦,原來是福田一郎先生啊,你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