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土豆去換糧食,可是咱們現在土豆還沒有收成,怎么去換?”張禹問道。
“周圍郡縣可還有什么大戶?家里屯糧的那種。”柴昭說道:“將信息整理出來,這次,就只能先空手套白狼了,反正他們虧不著,土豆收成之后,給他們送過去不就行了?一石糧食一石土豆,就這么簡單。”
就算是先前土豆種植的方法被散播出去了,但是大隋朝這么多人呢,土豆現在依舊是好東西。
“能成嗎?”張禹問道。
“現在不是成不成的事兒,而是咱們必須要這么做,不然斷糧七天,不都的餓死。”柴昭說道:“先能套多少套多少吧,要是信不過,張兄,由臨潁縣官府來寫條子。”
“行,這事兒好說。”張禹痛快的答應了下來。
至少官府的條子,還是有公信力的。
“找幾個能說會道的去做這件事兒。”柴昭說道:“里正,挑人這事兒,就交給你了,十里八鄉的,應該都認得。”
“那行吧。”里正也同意了這個辦法。
不同意也不行啊,人都要餓死了。
第二天,臨潁城里幾個年輕人就出發了。
雖然臨潁城被大水淹沒了,但是走出幾十里地去,還是有比較繁華的村落還有城鎮的,只要找到有糧食的人家,跟他們商談好了,他們就能有糧食吃了。
出來的這些人,肩膀上可扛著臨潁城里所有人的希望。
有的人進行的很順利,聽說官府出面做擔保,也就同意了,但是要派遣家里的下人到臨潁城去拿官府的條子。
這倒不是什么難事兒,喜歡跟著回去,就跟著一起回去就是了。
有的人也不相信,畢竟,這才受過災,哪兒能說半個月就給換回來?
真要是有半個月就能還的話,那他們還出來借什么糧食?
不管怎么說,就是不同意。
有的人也是心善,然家里的下人裝上糧食,立馬給送過來了。
送到臨潁縣的糧食,官府這邊兒,全都給記錄下來了。
人家相信咱們,咱們也不能讓人失望不是。
臨潁城被大水沖沒了的事兒,方圓百里之內的人都知道,當初有不少逃出去的,來到了這些遠一些的城鎮,靠著乞討,勉強活下來。
后來聽說臨潁城要重新建造了,有的人就趕緊回來幫忙。
因此,現在臨潁城之中聚集的,也不僅僅是當初黃土崗上下來的災民。
當然,也有人是聽說臨潁城這邊兒恢復的不錯之后,才肯回來,想著回來能分點兒什么。
對于這種想要投機取巧的,不管是張禹還是柴昭,心里對這樣的人都沒有什么好感。
回來可以啊,要么干活兒,要么就在城外老老實實的待著。
大家辛辛苦苦的建造起來的房屋院子,不是讓你回來吃白食的。
什么?當初也是臨潁城逃出去的?
那臨潁城重建的時候,怎么不回來?
現在回來摘果子了?
但凡是在臨潁城重建之中出過力的,面對這樣的人,誰心里不窩火?
還想要摘果子,想的沒。
城中的房屋,雖然修好了,但是也是官府負責分配,有的人在逃難前住在哪兒,房子修好了之后,還希望自家住在哪兒,這樣的,官府這邊都會同意這樣的請求。
誰人不念舊。
至于這些回來想要白嫖房子的。
不可能。
要么你就先在城外干活兒,要么,拿錢買房子。
從發大水逃出臨潁城,再到收到臨潁城要重建的消息,怎么著在臨潁城重建的時候,也能回到這邊兒來為自己的家出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