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1點的時候,劉家堡所有的人都到達了竹山城。
“什么已經有一個村子的人來了?”
得到這個消息后,余夏也是十分的驚訝,他是真的沒有想到,人會來的這么快,他一開始還以為至少還需要動員一會。
可是誰知道,早上去了晚上就有自己的工人,一個人帶回了一個村子,這讓余夏感覺一萬人這個數字可能會超過。
果然,和余夏想的一樣,從劉家堡第一個到達之后,陸陸續續就有其他的村子的人來到了竹山城,等兩天后,根據林正平的統計,這次一共來了兩萬人。
所以此時整個竹山城已經有三萬多人了。
按照余夏的指示,這次三萬人都被留了下來,怎么說呢,這人多是真的好辦事呀,首先鹽場的人增多,跟著產量就提升了五倍,這下余夏的鹽場一天的利潤在五到十萬兩的銀子。
跟著本來要組建一千人的竹山團,現在重新提升,變成了三千人的竹山旅,跟著建城的速度也大幅度的提升,前面的第一道甕城已經快要竣工了。
還有余夏得到了很多的鐵匠,跟著找到了鐵礦,余夏已經準備成立鐵匠營,開始煉鐵,跟著就制造武器和工具。
不過雖然人多了,事情也好辦了,但是錢糧也消耗的更快了,其中最主要的還是糧食。
“駕!”
一條筆直的馳道上大約一百騎的騎兵奔馳在馳道上,馳道是一種周國的國道,道寬五十步(約今69米),隔三丈(約今7米)栽一棵樹,道兩旁用金屬錐夯筑厚實,路中間為專供皇帝出巡車行的部分。
這群騎兵其實就是竹山城余夏的竹山營,他們是林守望的第一連,這次前往的是周國的大都臨城。
去做什么呢?
呵呵就是去找賀雨萱,然后請賀雨萱買糧食,竹山城現在有三萬人,余夏的轉換空間已經無法負擔了,所以他需要大量的糧食。
現在的賀雨萱在周國臨城可是炙手可熱的人物,就在賀雨萱回來了,她第一時間帶著自己手中的竹鹽找到了自己的一位叔叔。
本來賀雨萱也是想要找自己父親的,但是遺憾的是,當時賀雨萱的父親不在臨城,賀雨萱想要回家卻被她的那位繼母給擋了回去,理由是賀雨萱一年只能回賀家一次,這是賀雨萱自己的承諾。
所以無奈賀雨萱只能帶著竹鹽找到當時一直照顧賀雨萱的是叔叔,那位叔叔姓李,是周國臨城的一位貴族,當初這位李叔叔也是追過賀雨萱的母親,但是無奈的賀雨萱的母親喜歡了賀雨萱的父親。
這位李叔叔只能將愛意壓在心底,后來賀雨萱的母親去世了,賀雨萱的父親再娶,這位李叔叔就和賀雨萱的父親成為了死對頭。
不過,他對賀雨萱卻十分的照顧,一開始賀雨萱出來創業,也是這位李叔叔的照顧,而當賀雨萱帶著竹鹽找到了這位李叔叔之后。
馬上這位李叔叔就開始用他強大的人脈推廣了起來,不到兩天的時間,竹鹽就風靡了臨城,后面更是火遍了全周國,所有的皇族和貴族都開始使用竹鹽刷牙。
跟著這樣的風靡開始在其他的四個國家火了起來,然后余夏的竹鹽就變成了搶手貨,變得有價無市起來。
賀雨萱,那位李叔叔還有余夏就賺的盆滿缽滿。
周國臨城依山傍水,河運便利,極其繁華。城內城外河流縱橫,與紜河相連,構成一副龐大的水運網絡。對臨城的經濟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這里的商業很繁華,城內造船、紡織、印刷、造紙等手工業,都建立了作坊。
專業性集市和商行遍布城內外。御街成為一條名副其實的商業大道,兩邊店鋪林立;城北紜河中來自其他各縣的的河舟晝夜不舍;城南乾江中來往于商國,燕國的海船檣櫓相接。
此時的臨城人口達到了一百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