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被挖了地窖儲存了起來,這些土豆和番薯的產量,讓竹山以后再也不會有饑餓。
“上工了!”
雖然下著雪,但是上工的鐘聲還是響起,這個鐘聲一響,余夏在竹山城所有的工人就開始了一天辛勤的勞動。
雖然很累,但是卻累并快樂著。
鹽礦,煤礦,石灰石,水泥,竹鹽全部開始平穩的運轉,今天又是竹山城平常的一天,如果是去年,看到下雪,竹山城的所有山民都會將眉頭高高的皺起,但是現在竹山的山民再也沒有了愁容,有的只是淡淡的微笑。
只是這里是竹山,有余夏的庇護才會如此的安逸,在其他的國家,特別是商國這一場的大雪,可來的一點都不是時候。
驟然下降的溫度,讓很多衣不蔽體的商國百姓通通的全部給冬死,一覺醒來,商國凍死了又上萬人,可惜執政者卻并沒有意識到,雖然商國的皇帝已經很努力了。
他第一時間撥銀一千萬兩,四處的施粥,但是遺憾的是,這位皇帝的一千萬兩被層層的飄沒,等到老百姓那里居然連三百萬兩都沒有。
這就是商國的奇葩之處,“漂沒”本指運輸過程中運輸的貨物被風浪卷走,或船只沉沒而造成的損失。
當時,駐扎在邊境的商軍,所有的軍餉,糧草,都是由所在地的上級糧草官負責押送,而商國卻是一個崇文抑武的時代,那時候軍人地位很低,文官視士兵如奴隸和罪犯。
押送糧草的過程中,一般由上級的文官派人押送軍餉,糧草,甚至于護甲,兵刃這樣的東西都由文官派人押送,于是便有了漂沒這一說,具體點就是送十到二,或者送十到四,都是可以理解的。通俗點就是一萬兩銀子,實際上到軍營的只有兩千兩到四千兩,文官就以漂沒為借口。就是說,這些東西路上遇到意外,損失掉了,沒了。
實際上其中的絕大部分是被貪污了。
漂沒不僅僅存在于邊關。在運河漕運中,存在更為驚人的漂沒。運河漕運中的漂沒,通常比實際到達數量還要多二三倍。
除此之外,還有類似的情況,就是“火耗”。原本指銀子從碎銀子重新鑄造成銀錠的工本費。但后來文官就以此為借口強迫百姓多繳稅。
火耗本來只不過是1-3。然而商國的文官常要征收到7以上,甚至30的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