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餐結束,余夏終于拿出了竹紙的制造方法。
竹紙又被叫做玉扣紙,是f那邊的特產,因為f那里對生產玉扣紙具有得天獨厚的自然優勢。
其一,有非常豐富的竹林資源,竹麻肉厚,柔韌,滑澤;
其二,山高林密,有充沛的山泉水源,清澈潔凈的山泉,是造紙的理想用水,自然優勢和精湛的造紙良工決定了玉扣紙的生產。
玉扣紙全用嫩竹制造,質地良好,具有纖維細長,光滑柔韌,拉力強,摩擦不起毛茸,張片均勻,色澤潔白,瑩潤如玉,衛生無毒,清晰透度,書寫易干,墨跡不褪,經久不被蛀蝕等特色。是絕佳的書法用紙,族譜,寺廟抄經用紙。
大概是宋代的時候,玉扣紙用于印書。
當然了,因為這是一個十分好的紙,所以也留下了十分詳細的造紙過程,你要造紙,當筍生之后,看視山窩深淺,其竹以將生枝葉者為上料。
節屆芒種,則登山砍伐。截斷五七尺長,就于本山開塘一口,注水其中漂浸。恐塘水有涸時,則用竹枧通引,不斷瀑流注入。
浸至多日之外,加功槌洗,洗去粗殼與青皮(是名殺青)。其中竹穰形同苧麻樣,用上好石灰化汁涂漿,入楻桶下煮,火以八日八夜為率。
凡煮竹,下鍋用徑四尺者,鍋上泥與石灰捏弦,高闊如廣中煮鹽牢盆樣,中可載水十余石。
上蓋楻桶,其圍丈五尺,其徑四尺余。蓋定受煮,八日已足。歇火一日,揭楻取出竹麻,入清水漂塘之內洗凈。其塘底面、四維皆用木板合縫砌完,以防泥污(造粗紙者,不須為此)。
洗凈,用柴灰漿過,再入釜中,其上按平,平鋪稻草灰寸許。桶內水滾沸,即取出別桶之中,仍以灰汁淋下。倘水冷,燒滾再淋。
如是十余日,自然臭爛。取出入臼受舂(山國(皆有水碓),舂至形同泥面,傾入槽內。
前前后后一共15個環節、72道工序,十分的繁瑣,不過要是沒有這樣繁瑣的工序,也不會出來便宜又好的竹紙。
等屈鳴聲看到竹紙的工藝后,過了一會,屈鳴聲道:“公子,只要有工序在,而且它沒有錯,小人就一定會將竹紙給研究出來。”
“好!”看到屈鳴聲打了保票,余夏開心的道:“我現在就任命你為竹紙工坊的管事,月餉七兩,屈中天和屈中地是你的副手,月餉五兩,當然了,工坊不可能只有你們三人,你先回去預計一下竹紙工坊第一批需要多少人。
等預計好人數,你直接去找工部的馬部長,由他來為你招工和建造竹紙工坊。
屈師傅,這次我們竹山的孩子能不能有上好的竹·紙還有能不能看到便宜的書籍,一切都要靠你了。”
余夏的話,讓屈鳴聲毫不猶豫的堅定點頭:“小人就是死也一定造出竹紙。”
看著對方堅定的樣子,余夏微微一笑,跟著余夏親自送屈家三父子出了小樓區域,還送了很多東西給屈家父子帶回去,其中就有屈家的幺兒和幺妹想要的毛絨玩具。
等屈鳴聲帶著自己的兩個兒子大包小包的走出余夏的小樓之后,屈鳴聲看著自己的兩個兒子大聲的吼道:“公子之恩永世難忘,我父子三人一定要造出竹紙,否則我等愧對公子之恩。”
“諾爹!”屈中天和屈中地也是連連的點頭。
晚上的時候,屈家來了很多人,這些人都是以前和屈家一起來竹山城的,此時屈鳴聲坐在中間,不停的對著周圍的人說公子如何如何的好。
說公子午餐僅僅只是食堂中的飯菜,因為公子要將好的都留給竹山中人,還大聲的宣揚著余夏的仁善,更是將自己和公子一起用餐的經歷用炫耀的表情說出來。
一時之間,屈家中人人都稱頌余夏,跟著屈鳴聲還宣布了一件很大的事情,那就是公子任命他為竹紙工坊的管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