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清叫人放在桌上,說道,“這錢是借的,由不是白送,徐叔不必不好意思,再說這進書什么的銀元須得還多,我這提前拿來了,日后好不用跑,徐叔把生意做大才是真的。”
徐慶義點點頭,讓人把這禮拜的數據拿給方言清看,賣的又好了些,購買報紙的大多是學生,畢竟為知報紙這個名號不是什么老牌子,又沒有什么有名的大家在上面撰寫文章,所以許多老板都不看這類報紙。
“這次的賣的又比上次好些,這花邊報紙的籌備好了嗎?”方言清點點頭,問道。
“好了,賣的也還不錯,這類報紙那些老板們買的多,尤其是租界和大上海那兒賣的厲害,”徐慶義笑著說道,看了一眼旁邊站著的晴丫頭,猶豫了一下,說道,“對了,方晴在我這兒干的不錯,也很有能力,我尋思著想給她招兩個人,讓她也試著負責一門報紙。”
聽著徐慶義的話,方言清皺起了眉頭,這報社回復生機不過兩個禮拜,本來拆分成兩個報紙就有些吃力了,這要是再拆上一門,會不會忙不過來,太多了導致質量下滑。
晴丫頭看見方言清沒有說話,咬了咬下唇,期待著方言清的回答。
“晴姑娘在我這兒我是看著的,有想法,不愧是東家身邊的人,再辦一項的想法也是晴姑娘提出來的,我覺得很有意思,東家可以先聽一聽。”徐慶義說道,身子往后退了一步,把位置讓給晴丫頭。
是晴丫頭提的法子,這話確實讓方言清吃了一驚,期待的看向晴丫頭。
“我想著,要把不同報紙的專業(yè)區(qū)分出來,像花邊新聞就是專門些一下八卦的,周報就是專門些時事評論的,而新創(chuàng)辦的這個,就是專門羅列消息的。”晴丫頭一邊慢慢的說道,一邊看著方言清的眼神,“之前小姐特別喜歡在書上收集一些信息,但每次收集外界的信息都十分麻煩,總要看很多報紙才能知道一部分,還有可能漏下,我就想著辦一份報刊,也是周刊,記錄下一周發(fā)生的大小事,并且在旁邊羅列敘述出來,看著有條理些,假如那些時長不能出門的人想了解外面是什么樣子就可以看這份報刊,小姐也可以看這份報刊。”
原來這個想法是因為自己,方言清感覺自己的心忽然柔軟起來,晴丫頭成長了許多,但是對自己還是十分的好,方言清溫和的笑了笑,思考了一下說道,“小晴你的想法很好,但是,現在報社的物力,人力有限,也就是說,你假如辦這份報紙能幫你的人很少,你會非常的辛苦,但假如說你把這個推上一年,他就會輕松很多,你確定你要現在辦?”
晴丫頭點點頭,手指抓著自己的衣角,緊張的說道,“我想現在辦,我不怕辛苦。”
方言清看著晴丫頭堅定的樣子,欣慰的笑了起來,“那好,那你從今之后就是正歷周刊的主編了,要繼續(xù)加.油哦。”
“嗯!”
十二月三號廣東駐軍到滬,整齊的軍隊走過上海寬敞的街道,不多久就人盡皆知,衛(wèi)朝一早就讓方言清別出門,也讓岳瑤別出門,方言清打了個電話,囑托了為知報社那邊,又走到了大洋樓去陪岳瑤。
軍隊抵滬,好在沒有發(fā)動戰(zhàn)爭,風平浪靜下面不知藏了多少的勾心頭角。
十二月五日,漢口各省要求和談,主張推到清政.府,建立共.和政.府,本來一周發(fā)一次的為知周報,增印了,是臨時加印的學生看法,方言清猶豫了許久,還是決定把學生們臨時投的稿刊登上,有道是富貴險中求,況且,現在一片爭議,也總不能拿自己開刀吧,這么多新鮮的想法,這么多條理清楚的看法和文章,方言清總覺得不刊登出來就是可惜了。
不出意外的,報紙大賣,平日里不屑一顧的老學究,老板,有錢人,也紛紛買了報紙,還順便打了次知名度,至少讓別人再提起為知報社的時候,不是那位和宋寶玉打官司的那家花邊報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