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本人很欣慰有人在其他網站上讀這部,可是上次也說過,那些小網站都是采取抓文的形式,而且只抓第一次,至于抓到的都是什么就不得而知了。因此,本人做了一個決定,每次更新的時候都會先更草稿,而草稿的前面都會加上這段文字,凡是看到這段文字,就說明后面的文章屬于草稿。而沒有這段字則說明是經過校對后刊登的作品正文。
帶來的不便請您諒解!
郭天寶的故事并不如何引人入勝,也不如何發人深省,卻貴在真實,是他實實在在的想法,是他真真切切要做的事情。
當滅靈的名字一出口,所有人都清楚了最后一件拍品是何物,而那些呼吸緊促的修者更是清楚自己被壓制的有多么凄慘。
郭天寶環顧四周,看著滿廳賓客,很想從中找到那個與自己一樣的人,那個志同道合、胸懷天下的人。可惜,那些人的眼中除了貪婪便是自私,根本沒有人對他的故事有所感受。不過郭天寶并不灰心,仍然笑呵呵的說道:“讓大家見笑了,看來本人這個故事編的實在是糟糕,不過這顆滅靈珠確實出自一個寶函之中,而當初本人購得此珠時,白玉峰老師也卻有承讓之意,呵呵,是不是啊,白老師?”
郭天寶很自然的給自己找了一個臺階下,順便就把事情拉回到二人相爭這件事情上。臺下賓客們都是會心一笑,猜測這又是郭天寶自抬身價用的招式,目的就是為了讓人知道白玉峰也有爭不過的時候。
對于這些人心間相互試探的小把戲,郭天寶可以說已經是爐火純青,既然不能通過這小小的前戲找到同路人,那就都滅殺好了。反正事情是不能泄露的,而且對于這些所謂的名英,那些掌控者也不會在意。只要他有本事不讓勢態發酵,那就殺吧,順便測試一下滅靈是不是真的那么好用。
聽著臺下賓客的笑聲,郭天寶緩緩收了笑容,轉身對著保險箱旁的兩名黑衣人打了一個手勢。
兩名黑衣人早有準備,分立在保險箱兩側,同時伸雙手入內,從中端出一個方形托盤。托盤上面放置著一個四方形黑色石函,其四面上密密麻麻的刻著許多符號,因年久出現了破裂剝落,顯得坑洼不平毫無光澤。在其上面還有一方黑色的石質函蓋,同樣也是雕紋破損看不出是什么紋飾。石函的分量顯然十分沉重,兩名黑衣人端著托盤的雙臂因用力而出現輕微的顫動。
在眾人的印象中,既然郭天寶都說是寶函盛放,那么這個毫無光澤且破損嚴重的石質函匣應該就是裝滅靈珠的器物。
沒想到的是,此時從兩側臺口又快步走上幾名黑衣人,其中還有人抬著一張鋪有絨布的長桌。
就在眾人莫名其妙時,端著托盤的兩名黑衣人已經小心翼翼的將托盤放在長桌上。接著又走過兩人,手上戴著嶄新的棉布白手套,同時出手將石函輕輕抬起,有人迅速撤走下面的托盤,然后石函被重新放置在桌上。接著二人分別抓著函蓋的四角,用力取下放在一側。
整個過程中黑衣人都顯得小心翼翼,而且動作十分標準迅捷,好像專門為此排練過很多次一樣。
就在人們以為下一步應該取出滅靈珠時,卻發現另外上來兩人,接替了先前兩人員的位置,只是手上同樣帶著嶄新的白手套。
只見他們慢慢將雙手深入石函,謹慎的提出一個棱角分明的金色匣盒,形制與石函并無二致。看樣子應該是通體鎏金,表面鏨刻有忍冬紋,蓋頂嵌著一個十二瓣蓮花銀托,而在蓮花中心處鑲有一個桃形銀珠鈕。在匣盒的背面,匣蓋與匣身之間裝有二個銀質的合頁,正面則用三個銀質蓮花瓣做扣,上掛鎏金銅鎖鑰。從整體做工來看,已經比石函高了不止一個檔次。
隨著匣盒的取出,主持人開始對其進行了解說,這時在場的眾人才知道,這個金光閃閃的匣盒是鎏金工藝制作的銅匣。
這時那兩名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