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不本能,新垣不知道,小池茜也不了解。
她對于新垣雖然有著極其近距離的觀察,但是對于它的習性還是不甚了解。
因為,它是一個復雜的綜合體,有時候呈現出了這種特性,有時候又是那種特性。
當她第一次在電視里看到新垣的時候,新垣還是一個仿佛哥斯拉一樣的怪獸,但是當她的導師被撕開的時候,它已經像是一個城市了。
而當他在北極圈沉睡,以及和月球怪獸搏斗的時候,又是完另外一種形態了。
她原本以為,新垣作為一種別樣的生命,之所以會有如此多姿多彩的變化,是因為他就像是昆蟲一樣有變態反應。
但是,當它進入到宇宙中,又恢復成了那類似于哥斯拉,又有些像《神奇寶貝》游戲中噴火龍形象的時候,她又迷惑了。
但是,除了心愿之外,其它的超級生命,則要純粹多了,他們幾乎不變幻外形。
雖然每一個看上去都不盡相同,但是卻也很有趣味性。
小池茜根據近期的觀察報告,寫了一篇新的論文,這篇論文沒有像是舊時代那種在期刊上發表,而是變成了怪物商店基因藥劑中特殊的知識藥劑信息藥劑一欄里。
在這欄里,幾乎都是小池茜的研究團隊發布的論文。
與舊時代那種只能通過文字和圖畫來描述的論文不同,這種新型的論文,能夠在服用者的腦海中,完復刻出實驗的畫面,以及創作者對于整個實驗的理解。
雖然,再服用者進行二次理解的時候,還會有一點點偏差,但是相比于舊時代的那種文字與圖像的論文相比,已經有了質的飛躍。
為什么這么說呢?
原因很簡單。
人類對于任何信息的接觸,實際上都要經過幾次處理。
比如說,一個人想要向另外一個人描述一件事情。
他就需要先將自己的想法,轉化成相應的語言或者是文字,甚至是圖像。
但是,因為客觀因素的原因,這種描述沒有辦法達到百分之百的相像昂。
就像是一只貓可以像一條狗一樣叫。
無論是就這樣描述出來,還是人學貓的狗叫聲,還是畫著一只貓在張著嘴喵喵叫,都不能完的反應真實的情況。
因此,人類在進行交流的時候,往往會通過或是約定俗成的描述,例如“貓不喵喵叫而是在汪汪叫”來表達。
或是進行完夸張化的表達,例如歷史上那些豪放派詩人的詞句。
這樣的表達,可以根據受體的不同人生經歷,以及不同的生活狀態和領悟能力,擁有各自完不同的理解。
最終表現就是,“一千個《哈姆雷特》的讀者心中有一千個《哈利波特》。”
也就是當創作者羅琳,發現自己再也無法創作出《哈利波特》這樣擁有世界級影響力的故事。
只能當一個粉絲頭子的時候,有的讀者希望加入LGBT元素,她加入了,卻受到了另外一幫討厭這些元素讀者的強烈反對。
因為,不同的讀者之間,有著完不同的看法。
他們心中的故事,除了文字表述出來的主線之外,還有各自腦補的支線。
而那些“同人創作”如果真的是同人創作,不是作者本人下場。
那么,也就只有相應的讀者會看到會喜歡。
而其它的讀者,則看都不會看。
但是,若是原作者下場寫同人,不管會不會喜歡,都會強迫自己去看。
如果不喜歡,當然會破口大罵,罵作者毀了他們的青春。
而落在科研上,就是需要無數讓人讀者頭疼的定語,對于一件事情進行不停地圈定范圍。
這讓一些看上去哪怕并不是很高深的論文,也因為這樣的操作,無形當中增加了不知道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