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小余道“我知道,費仲是你手下第一大奸臣,我很奇怪,為什么很多君王都喜歡奸臣而遠離忠臣呢?”
紂王道“朝廷是權力的平衡,利益的分配,忠臣對權力和利益都沒有興趣,卻想讓君王也放棄權力和利益,忠臣就像一面鏡子一樣,不斷的映照出君王的貪婪、暴虐、好色、愚蠢,忠臣時刻在你的耳邊告訴你這不行,那不對,你是個昏君,你不仁慈,你不善良,雖說忠言逆耳利于行,卻沒有人真正能夠做到的。”
安小余道“你說的對,我的兄長是帝王中最善于納諫的,卻也多次要殺了那個魏征,何況是其他君王。”
紂王接著道“君王不怕手下大臣貪污受賄,好色跋扈,因為那些權力財富是君王給你的,將來養肥了,就能讓你都吐出來,即可以充盈國庫,還能獲得一個明君的稱號,忠臣卻無欲無求,他們唯一的希望是青史留名,你想想,一個毫無,隨時可以跟你死磕的大臣,隨時能夠脫離君王的掌控,這種人就是君王身邊的炸彈呀,隨時能夠爆炸,不光能把自己炸死,還能把君王給炸死,至少炸你個身敗名裂。”
安小余道“所以你就大肆殺戮忠臣?”
紂王道“我年輕時還好,能夠聽進忠言,也能拒絕讒言,當初費仲對我說‘西伯昌賢良,百姓都擁戴他,諸侯都依附他,必須把他殺掉,否則一定會成為殷商的禍害。’我說‘你既然說他是一個賢良的諸侯,怎么可以殺呢?‘費仲說’帽子雖然破舊,必定是戴在頭上,鞋子雖然華美,一定踩在地上。現在西伯昌是您的臣下,他實行仁政,人們都歸向他。終究會成為天下禍患的,難道不是西伯昌嗎?臣下如果不用他的賢能為君主效忠,這樣的臣子就非殺不可。況且君主誅殺臣下哪用得著那么多理由?’我說‘仁義,是君上用來勸勉下面的人的。現在西伯昌是個好行仁義的人,殺他不合適。’費仲三次勸說,我都沒有采用,后來崇侯虎給我出了一個主意,我于是下令把西伯侯姬昌囚禁起來。”
安小余道“我聽說姬昌繼任西伯侯以后,遵循祖上賢者遺留下來的法度,敬老慈少,禮敬賢者,常常是忙到正午了也來不及吃上一頓飯,很得當時人的愛戴,作為一個新生代中的翹楚,自然吸引了許多賢人,當時一些對商王朝心懷不滿的人如伯夷、叔齊、散宜生等都去投奔他。”
紂王道“姬昌和其他那些商王朝的大貴族部落首領不一樣,別的部落首領只是想要獲得更多的利益,姬昌卻是想要獲得我的天下,我當時的戰略目光還停留在外部,根本沒有把姬昌當成對手,等我意識到這點時,姬昌的西岐已經羽翼豐滿了。”
安小余道“我知道,你只是派了一些手下將領去剿滅西岐。”
紂王道“我在東部和東夷大戰時,姬昌卻偷偷的在西岐發展壯大自己的勢力。我任用西伯侯姬昌、九侯、鄂侯為商王朝三公。九侯有個美麗的女兒,獻給了我,她卻不喜歡逢迎我,于是我大怒之下殺了她,同時為了斬草除根把九侯也施以醢刑,剁成肉醬。鄂侯極力勸諫,在朝廷上和我激烈爭辯,我一怒之下也把鄂侯脯刑,制成肉干。西伯侯姬昌聞見此事,暗暗嘆息。被崇侯虎得知,向我告發,我就把西伯侯姬昌囚禁在羑里。沒想到西伯侯姬昌的大臣很識趣,給我貢獻了很多美女奇物好馬,我才釋放了西伯侯姬昌。西伯從獄里出來之后,向我獻出洛水以西的一片土地,請求廢除炮烙的酷刑,我答允了他,并賜給他弓箭大斧,使西伯侯姬昌能夠征伐其他諸侯,結果放虎歸山,西伯侯姬昌趁著我把目光放在東夷時,他卻偷偷的發展西岐的勢力,地盤越來越大,我廢除了炮烙的酷刑,沒有得到商朝百姓的好感,西伯侯姬昌卻獲得了好名聲。”
安小余道“我聽說當初武王伐紂時曾經提出了紂王六條大罪。”
紂王道“我當然記得敵人給我按的罪名,近女色,喜淫,不敬鬼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