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小余道“楊廣,你先別激動,接著說?!?
楊廣道“我修建完國都洛陽,修葺完長城,開鑿了大運河,接著我開始了文治。第一步,我在大業三年頒布《大業律》。改州為郡,改度量衡依古式,改官制,設五省、三臺、五監、十六府等。我修訂了法律,把我父皇末年比較嚴酷的法律進行了改革。除十惡之條。凡五百條,為十八篇。五刑之內,降從輕典者,二百余條。詔施行之?!?
安小余道“楊廣,說句實話,你頒布的《大業律》,確實很完善,后來的大唐帝國的《唐律》就是依照著《開皇律》與《大業律》修訂的,《大業律》沒有做什么再修訂。”
楊廣臉上露出了得意的笑容,接著道“我文治的第二步,就是施行科舉制度,以前歷朝歷代,當官的都是世襲門閥,沒有啥學問,不會治理國家,卻一個個貪婪狂傲無比,有時候連皇帝的權威都不放在眼里,我登基前就深受其害,看夠了名門望族子弟的嘴臉,我一定要培養自己的心腹人才。南北朝時曾經有國家試行過科舉,但是受到了門閥貴族的反對,最后不了了之了,我決定把科舉在大隋朝全面推廣。所以我即位第一年,就在詔書中寫道‘君民建國,教學為先,移風易俗,必自茲始?!?,恢復了被父皇廢除了的國子監、太學以及州縣學。‘教習生徒,具為課試之法,以盡砥礪之道?!?,奉命視察各州的專使除了其他任務外,還要發現有模范行為、文才出眾和學有專長的人,經過考察,再把他們送往京師。遠近儒生紛紛前來,并被組織起來互相辯論學術問題。一名高級官員給他們排列名次,上報給我。因此許多寒士得以重振門庭,典籍研究盛極一時,南北的傳統兼容并包,古代的典籍都被注疏。”
“隨著士族門閥的衰落和庶族地主的興起,魏晉以來選官注重門第的九品中正制已無法繼續下去。我父皇即位以后,廢除了九品中正制。我在大業二年,增設進士科。當時秀才試方略、進士試時務策、明經試經術,形成一套完整的國家分科選才制度。當時以明經最為高級,進士試居次。進士科以考政論文章為主,選擇‘文才秀美’的人才。我優先考慮的是個人的品質而不是文才。我還增加了科舉錄取人數。考試科目已經有了十科。形成了完善的科舉制度。大業三年,我下詔令‘文武有職事者,以孝悌有聞,德行敦厚,節義可稱,操履清潔,強毅正直,執憲不撓,學業優敏,文才秀美,才堪將略,臀力驃壯十科舉人?!髽I五年,我又下詔令‘諸郡學業該通,才藝優洽,臀力驃壯,超群等倫,在官勤奮,堪理政事,立性正直,不避強御,四科舉人?!?
”
安小余道“楊廣,你發揚壯大的科舉制度,確實把讀書、考試和做官緊密聯系起來,提高了官員的文化素質,科舉取士把選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權力,從地方豪門世族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手里,你終于把權力緊緊的抓在自己手里了?!?
楊廣道“我文治的第三步是整理編撰書籍。我在江南任揚州總管時就網羅學者來整理典籍,到我即帝位的近二十年間,一共成書一百三十部,一萬七千多卷。我還組織人編寫了《長洲玉鏡》四百卷,《區宇圖志》一千二百卷。我當皇帝后下詔命天下諸郡繪制各地風俗物產地圖,編撰《諸郡物產土俗記》卷、《區宇圖志》卷、《諸州圖經集》卷。我要令大隋圣世,圖書屢出?!?
“我還命令裴矩管理西域商人交市時,搜集了有關西域的山川、風俗等資料,撰成《西域圖記》,書中有地圖,有記述,還有穿著民族服裝的各族人的彩繪圖,是地理學名著。依其本國服飾儀形,王及庶人,各顯容止,即丹青模寫,為《西域圖記》,共成三卷,合四十四國。仍別造地圖,窮其要害?!?
楊廣不僅興辦學校,還訪求遺散的圖書,并加以保護。《封氏聞見記》記載“煬帝限寫五十副本,分為三品,于東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