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道“大人,大耳賊和孫權別看表面仁厚,實際非常黑呢,我屯田時別人說我薅老百姓羊毛,他們兩個是要把老百姓剃光拔凈呀?!?
安小余道“什么意思?”
曹操道“你聽我詳細和你說說,你就知道孫權和劉備的虛偽面目了。”
后漢亂世,梟雄們或者挖墳掘墓養兵自重,或者搜刮民脂民膏弄得百姓“人相食”,只給手下吃桑葚河蚌的袁紹袁術兄弟死掉了,筑城屯糧的董卓公孫瓚也死掉了,踩著梟雄肩膀站起來的曹操劉備孫權,之所以能成為把袁紹劉表劉璋等人都拍在沙灘上的后浪,也是有一定經濟頭腦的。
曹操除了派他的“摸金校尉”和“發丘中郎將”挖墳掘墓發死人財外,主要靠屯田來養活自己龐大的軍隊。
漢獻帝興平元年,大漢帝國的經濟已經崩潰“是歲谷一斛五十馀萬錢,人相食?!?
大河無水小河干,地主家也沒有余糧了,士兵們吃不飽肚子就打不了仗,曹操只好裁減員工“乃罷吏兵新募者?!?
一沒糧就裁員,這種事情可一不可再,所以曹操急得頭發一把一把地掉,三十萬黃巾降兵,要是都遣散了,沒準又鬧出張角羊角牛角來了!
曹操是不是那時候就急出了頭風病不得而知,他把腦袋當做欄桿拍遍之后還是一籌莫展,這時候就有兩個經濟學家站了出來向他獻上了安邦定國大計。
這兩個經濟學家,一個叫棗祗,另一個叫韓浩。他們為曹操想到了解決問題的辦法,也正是這個辦法,幫助曹操在中原站穩了腳跟,即使在對劉備孫權的戰爭中失利,也不至于一敗涂地弄得無家可歸。
棗祗、韓浩替曹操想出的辦法很簡單,簡單到只有兩個字“屯田”。
屯田當然不是曹操首創,也不是到曹操為止,但他無疑是做得最好的一個。
建安元年,曹操正式下令在屬地開展大規模屯田運動“夫定國之術,在于強兵足食,秦人以急農兼天下,孝武以屯田定西域,此先代之良式也?!?
曹操當年屯田當年見效“是歲乃募民屯田許下,得谷百萬斛。于是州郡例置田官,所在積谷。征伐四方,無運糧之勞,遂兼滅群賊,克平天下?!?
曹操的屯田制度,是曾經受過批評的,因為有人說他收稅收得太狠了“官六民四”,也就是打下一百斤糧食,曹操收走六十斤。
即使是桓帝靈帝時期,執行的也是“十五稅一”甚至“三十稅一”,現在曹操要拿走一大半,所以很多人都認為曹操是在薅老百姓的羊毛。
但是撇開時代背景說經濟,那就是耍流氓。
在后漢亂世,一斤糧食就能決定一家人的生死,曹操提供了土地耕牛農具,然后收取百分之六十的糧食,已經是寬宏大量讓利于民無以復加了,所以當時的老百姓對曹操還是感恩戴德的。
曹操的辦法是藏糧于民藏兵于民藏富于民,所以中原地區一直比較穩地,反觀劉備和孫權的邊遠地區乃至腹地,都很不消停,原來的天府之國硬是被劉備父子弄得“益州疲弊”、“民有菜色”。
劉備和孫權的經濟政策,把百姓都薅成了光頭強?
說曹操薅羊毛,估計當時的中原百姓不會認同,而劉備孫權這對妹夫舅哥薅起羊毛來,那真的是敲骨吸髓,把東吳西蜀百姓都薅成了光頭強的。
劉備這個人,大家都很熟悉,一個是他“很仁厚”,另一個就是他很會享受“不甚樂讀書,喜狗馬、音樂、美衣服。”
僅憑這一點,我們就有理由相信劉備確實是漢室宗親,因為這跟漢太祖高皇帝劉邦簡直是一個模子刻出來的。
劉備受過窮,所以取得天府之國西川之后,窮人乍富特別大方“賜諸葛亮、法正、飛及關羽金各五百斤,銀千斤,錢五千萬,錦千匹,其余頒賜各有差?!?
這些金銀錢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