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所有人都沒有想到的是。
原本大漢這么一個消息閉塞的古代社會。
昨日朝會上的所有事情不知道通過誰的嘴傳了出來。
一瞬間就傳遍了整個長安地區。
這個長安地區不止指的是長安城,而是囊括了附近所有的衛星城。
長安城在大漢并不是一個居住的城市,他只有著政治上的意義。
雒陽城在大漢才是那個人口經濟第一的城市。
不過長安城周圍的這幾個衛星城,雖然都只是一個縣城,卻代表了大漢縣城這一級別人口經濟等諸多方面的最高水平。
茂陵邑、陽陵邑、長陵邑、杜縣等等衛星城,竟然也在一天之內都知道了朝會上發生的事情。
這明顯是有人在背后推動。
若是在平常,高層的人一天之內知道這些事情不奇怪,可現在連普通老百姓都在念叨劉徹的那句話。
寇可往,我亦可往!
“大家都聽說了么,陛下封太仆衛青為前將軍了。
我大漢終歸是要洗涮立國七十年來的恥辱了!”
“嗯嗯,這消息應該是真的,長安城外已經開始搭設拜將臺。
只是沒想到會是太仆,太仆也太年輕了吧!”
“年輕又如何,當今天子不也是年輕人,如今前將軍與太學令并列為我大漢文武雙星,這可都是年輕人。”
“對啊,前幾年馬邑之戰要不是前將軍與太學令率領期門軍孤身而入匈奴龍城,又怎么會取得那么大的勝績。
以我說,這前將軍之位,衛青當仁不讓!”
“天子之言也著實讓人揚眉吐氣,何等的豪邁,何等的壯闊!
寇可往,吾亦可往!
這份氣勢直沖云霄,我大漢一定能夠剿滅匈奴蠻夷!”
很奇怪,百姓們議論的都是衛青獲封前將軍的事情,還有劉徹說的那些振奮人心的言語。
再深一點,就是大家都知道了明年大漢要對匈奴發起全面戰爭。
至于張遠要做的事情,無一人提及。
回到杜縣之后,杜縣的百姓們雖然沸沸揚揚,可是太學卻一片祥寧,好像外面傳的事情與他們無關一樣。
簡單的思慮了一下,張遠覺得這應該是劉徹的手筆。
這不就是常見的戰前總動員么。
軍事機密得保密,但是往后的大致方針對策卻可以向下面的人透露。
要做一件大事之前,就得把所有人的心神全都扭在一起。
僅僅十萬大軍出征,作用并不大,打敗了匈奴又能夠怎么樣。
若是讓全民都有參與感,那意義可就大了去了。
只要此戰功成,往后劉徹只要想發動戰爭,便沒有人可以阻止他!
百姓們寧愿縮衣減食也會拿出可以滿足劉徹的東西讓劉徹發動戰爭。
雖然現在還沒有后手,但是言論提前放出來的目的顯而易見。
張遠想明白后有些愣神。
著實有些可怕了。
政治覺悟不是科學發展。
科學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的發展,它可能會停滯也可能會倒退,可能出現科技大爆炸也可能因為某個技術或是理論的失敗倒退上百年。
但是政客們對于政治的敏感度卻不是如此。
翻開歷史書,人們會發現一個問題。
人類是不長記性的!
人類為什么不長記性?犯過的錯一遍又一遍的繼續翻下去?
因為人類始終是由政客主導的,這個社會就是由一些政治家們主導的。
并非以智者的角度能夠轉移的。
公元兩千年那些政客們用的手段,基本上都能從公元前的政客身上找到影子。
劉徹如今的做法讓張遠覺得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