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青是主戰派,但是朝中的主戰派極少,再加上一個有地位就只有王恢了。
其他大臣基本上都主張和親,就連汲黯也是如此。
不過這些大臣們卻能夠容許衛青這一類主戰派在朝堂上發表自己的意見,他們一群人只會在劉徹想要真正的改變對匈奴的政策時才會一股腦的站出來反對。
眼下衛青這么慷慨激昂,沒有人出來贊同,卻也沒有人出來反對。
當大行王恢,站出來的那一刻,朝中的風向標立馬就變了。
只見王恢面色沉靜,在眾目睽睽之下緩緩走出,對著劉徹就是這么一拜。
“陛下,臣王恢以死力諫,望陛下取笑與匈奴和親一事。
眼下大漢國力鼎盛至極,軍中甲士逾五萬之眾,大軍已經達到五十萬之多。
加上奴軍已然有將近一百五十萬人馬,大漢何懼匈奴?
此時不洗刷高祖留下的恥辱,何時洗刷?
正如建章監衛青所言,我們大漢騎兵已經有了不弱于匈奴騎兵的條件,甚至在裝備上還要壓過匈奴一頭。
我們為何還要選用和親這一恥辱的方式,來應付匈奴?”
王恢話都還沒有說完,韓安國趕緊就跑了出來。
“陛下,千萬不要聽王恢的,您已經制定下和親政策,又怎么能夠朝令夕改?”
王恢與韓安國兩人怒目相視,朝堂上的氛圍一下子就變了。
衛青都沒有想到自己只是獻個寶,竟然成了主戰派跟和親派的導火索。
若是張遠此時此刻在此,一定會大吃一驚,因為這場決定大漢未來走向的辯論貌似提早了好幾個月,就是不知道是好事還是壞事。
“大行還有御史大夫既然有意見要表達,那今日就在此處議論個結果出來。
朕也時常覺得該是要讓那些匈奴人吃一些苦頭了?!?
劉徹難得的表明了自己的態度,這相較于之前已經是巨大的改變。
隨著田蚡又一次的去找了王太后,劉徹越發的覺得只有提早發起戰爭,才能夠將將軍的地位提高到壓過朝中這些文人的地步。
王恢聽到了劉徹的支持,立馬出聲說道。
“陛下,戰國時代的代國,北邊面對匈奴的侵擾,南面還要應對中原的戰亂。
即使如此,代國還能夠保護自己的百姓,過著正常的生活,匈奴也不敢輕易侵略代國。
我們今日以陛下之威,統一天下,匈奴反而三番五次地入侵邊地,主要原因是匈奴心中已經沒有任何畏懼了。
所以,匈奴對我們大漢反而比對當年一個小小的代國還要囂張。
因此,這一仗必須要打,狠狠地打,打得匈奴知道對我們大漢應該保持畏懼才行!”
大臣之間互相議論自然不可能如同潑婦罵街一般,大漢朝廷上的這些勛貴大都經歷了幾代的改造。
即便先祖是屠夫是地痞,他們也開始收斂起身體里的本性。
韓安國靜靜的等到王恢說完,才對劉徹緩緩說道。
“陛下,臣認為對匈奴作戰實在是無利可言。匈奴是游牧民族,居無定所,漢軍深入沙漠草原腹地,一是很難找到匈奴主力,而是一旦遭遇匈奴主力,也是以疲勞之卒面對匈奴的精銳之師,很難打贏,三是占了匈奴的土地算不上是擴大疆土,奪了匈奴的百姓也不能使大漢強大。
再者說當年高祖皇帝被困平城七日,飯都吃不上,但是,一旦解了平城之圍,卻毫無憤怒之心。
這是因為高祖皇帝以天下為大,不會因為一己之私怒而傷害天下蒼生的福祉。
因此,才有了高祖皇帝、孝惠皇帝、高后、孝文皇帝、孝景皇帝五代的和親政策?!?
韓安國依舊沿用之前的觀點,先讓劉徹知道攻打匈奴并沒有好處,再拿那幾個祖宗來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