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戈號繼續前進,每隔十光年就要跳出超光速一次,布設量子衛星聯系反擊艦隊,開始的時候,偶爾還能和反擊艦隊聯系上,獲得一些最新的戰況,可是六十光年之后,就再也收不到反擊艦隊的回應。
到了這個時候,不管秦虎還是其他人,都隱隱意識到了什么,只是出于很多主觀上的原因,沒人愿意第一個提出返航。
抵達預定距離之后,長戈號再次布置量子衛星,然而結果沒什么兩樣,仍然收不到任何回應。
可能是反擊艦隊飛的沒這么快,也可能是反擊艦隊被敵軍拖住,還有可能是反擊艦隊不在這個方向。
不管怎么樣,計劃中的一百光年總歸是飛完了,長戈號終于調頭返航。
秦虎原本打算中途不停,一口氣飛回去,等越過了鋒線再找地方補充燃料,但是折返點四光年外就有一顆殖民星,秦虎征求了其他人的意見之后,最終決定靠過去看看。
有瀾滄星的前車之鑒,大家都覺得這顆殖民星的現狀很不樂觀,可是靠近之后看到殖民星之后才發現,情況比想象中更加惡劣——當大家看到光學系統拍到的圖像,所有人都無法相信屏幕上那顆荒蕪死寂的行星,就是曾經殖民星。
所有人都清楚,人類選擇殖民星的標準是多么苛刻,換句話說,這顆行星在成為人類殖民星之前,就是一顆擁有完整生態系統的優質行星。
可是現在呢?原本郁郁蔥蔥的森林消失不見,只留下暗色的表層;遍布行星的城市毫無蹤影,哪怕殘垣斷壁都找不到一處;最讓眾人無法相信的是,就連海洋都消失不見,只剩下干涸的海床。
大家的第一個念頭,都是維森人到底是怎么把好好一顆宜居星禍害成這個樣子,可接下來的第二個念頭,就是青衣拍錯了目標,這顆行星肯定不是殖民星,它原本就是一顆毫無生命的死星!
但是所有的懷疑都在切實的數據面前敗下陣來,青衣用無法辯駁的實時數據,證明了屏幕上這顆荒星,就是曾經的殖民星。
除去數據之外,青衣還在行星的軌道外找到了幾艘人類飛船的殘骸,進一步證明了行星的身份。
可是它怎么變成這副樣子的?就算是超光速魚雷,最多也就把行星撞碎,而不是把行星變成一顆半生不熟的烤土豆。
雖然大家親眼看到了這顆殖民星的情況,可是大家心里卻忍不住懷疑這真是維森人的造成的結果嗎?他們的科技有這么先進嗎?
盡管不愿意相信,可在找到更多證據之前,這一切只能怪到維森人頭上。
離開之前,秦虎命令青衣把這顆行星拍下來,而且是方位的拍下來,任何一點細節都不要放過。
將來,這份記錄或許能給聯軍一點有用的參考。
不久之后,長戈號飛走,但艦上的氣氛卻變得異常壓抑,秦虎思慮再三,命令青衣稍稍調整方向,飛向下一顆殖民星。
如果之前那顆殖民星上的一切都是維森人造成的,那么同樣的情況肯定不止發生一次,與敵后的其他殖民星放在一起對比一下,就能知道那究竟是不是個例。
秦虎非常期盼,盼著那只是一個意外,而不是維森人真有那么強悍的手段。
秦虎把自己的想法說出來,和大家湊一起討論了。
馮企森搶先發言“如果說那一切都跟維森人沒關系,那我只能想到兩種可能,一是超新星爆發,大量恒星物質直接燒灼行星;二是附近有顆脈沖星,殖民星正好在脈沖星的極點方向,除此之外,我想不出還有什么原因能把好好的行星變成那樣。”
維森人的科技水平并不差,既然人類可以用超光速魚雷撞擊恒星,那么維森人擁有同等水平的技術很奇怪嗎?
羅洪問“會不會是敵人學我們的辦法,超光速撞擊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