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船,告誡士兵們,一定要做好防范,要是誰敢疏忽防守就軍法處置,絕不姑息!”
對于下屬的自信心提高他當然高興,但是不可盲目過于自信,那就容易誤事,自古以來這種例子數不勝數,他可不想讓其發生在自己身上,還沒開局就死翹翹了,簡直是對于穿越人士的沉重打臉。
早些時候,他便觀察到南北朝這個時代的戰爭器材還沒有明清時代那樣出現大炮,而且投石車、沖車等這種大型器械目前還沒有那么強悍,比如投石車對于石頭的重量和大小是有要求的,不是多大的巨石都能投放,越大反而準確度越差,而且超標便無法投放,所以高洋便將軍中的石匠大師召集起來,然后再命令親信之人備齊熟石灰和黃土,加以碎石,倒入糯米汁,將三者材料混合后,用木棍不斷攪動,過一段時間后使其自然融合,然后再煉打、翻動,這便是明朝著名的“三合土”,夯打墻基也是堅固耐用,看看現在的明長城,為何能夠屹立600多年不倒,依然堅不可摧,可見明朝的筑墻水平早就領先世界幾百年,用于現在的南北朝絕對夠用了,再領先的現代水平高洋也無可奈何,畢竟他不是化學出身,而且現在的水平也無法煉制出水泥。
現如今,整個汾南的軍事、政治和經濟都牢牢把握在高洋的手中,軍隊里高洋將古代的軍制加以現代的一點因素用于創新,比如選拔出來的“百保玄甲”屬于特種兵,用于攻堅和爆發的作用,其次以自己個人在軍中的權威打撒以往漢人只能充當鎮戍兵和州郡兵,鮮卑人充當中軍等渠道,而是選拔出符合條件的士卒組建三營子弟,每營士卒為五千,一共一萬五千人馬,分別由梁士彥、綦連猛和賀拔世文統領一營,其余條件差一些的便為府兵,將之前的陷陣新軍等歸為府兵衛隊,暫由劉五為正,王狗兒為副來帶領,當然直屬于高洋的大帥親軍“百保玄甲”便由慕容士肅為正、鐵牛為副來統領,但是慕容士肅目前還兼任著城內的大小防衛工作,所以“百保玄甲”目前主要還是由鐵牛一手訓練和調遣,這三類軍士分別稱為“禁軍”、“中軍”和“衛兵”,將募兵制和府兵制結合起來,但是就目前而言,一萬五千人馬單靠一個汾南城還無法完全自力更生,所以前期除了“百保玄甲”軍以外,其余士卒全部當作府兵來訓練和勞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