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月問起牛頭山這里的經營情況?唐傳文說已經開始有盈利了。他們實行的是合伙制,平時根據大家的出力和辛苦情況發工錢。到年關,賺到錢了,大家分利錢,人人有份。
他這個大掌柜也和大家一樣,所有的弟兄們的積極性都很高。
唐傳文說美中不足的是還有二個弟兄有案底,現在還是有家難回,也還要隱姓埋名。
“這兩個人也是被冤枉的。”唐傳文憂心重重。
秦月問“這兩個人也是林捕頭和現在這個縣太爺辦的案嗎?”
“一點不錯,其實,他們兩個人是和我一起從牢里逃出來的。其中有一個人秦姑娘肯定認識,是賀三,也就是那個店小二。”唐傳文回答。
秦月想了一下,“如果是這樣,他們應該很快就沒事了?”
“秦姑娘,這是真的嗎?你怎么知道?”唐傳文不勝欣喜。
秦月于是把自己在豐醞縣大牢和林全有的約定,以及自己夜闖皇宮,求當朝太子幫助和太子已答應下來的事,和盤告訴了唐傳文。
“我認定當朝太子是個言必行,行必果的人,他答應的事是一定會辦的。我總覺得,應該很快就有消息,您可以讓這兩個兄弟常打聽、多留意些。”秦月言道。
“謝謝秦姑娘,這種事情,對當朝太子不過是舉手之勞,肯定沒問題?我得趕緊把這好消息告訴他們倆,讓他們也高興高興。”唐傳文好像比他的弟兄們本人還高興。
秦月到牛頭山時,雖然已經是下午,但離天黒還早。
她的馬快,本來是想當天就離開牛頭山,再趕一段路。
沒想到唐傳文把好消息告訴那二個人后,那二個人高興得快瘋了,非要請秦月和所有的弟兄們喝一頓。
秦月開始想推辭。但唐傳文說他已經自作主張,代秦月答應了,無論如何要秦月給他這個面子。
這樣一來,秦月也就只能恭敬不如從命了。
今天山上的客棧沒有客人,晚上吃飯的時候,牛頭山的所有人都聚齊了,一個大圓桌坐得滿滿的。
能和大名鼎鼎的江湖女煞在一起喝酒吃飯 ,這機會誰能錯過?
山下的客棧倒是住了不少的人,酒肆也有人吃飯。但這不要緊,誰有事誰去忙,忙完了回來照喝不誤?
大家輪番給秦月敬酒,秦月照樣是來者不拒。
山東這個地方敬酒名堂多,讓人沒法拒絕?
比如,這人剛敬了客人一杯,客人也喝了,不就完了嗎?沒有,這人又滿上一杯酒,舉到客人面前,把一條腿提起。
客人問您剛才敬我的酒我不是喝了嗎?怎么又來一杯?
敬酒的就說了這第二杯酒您不喝還真不行?您沒看嗎?我這是一條腿立著呢?您怎么也得讓我兩條腿著地呀?
怎么能讓人一條腿著地呢?誰受得了呀?客人沒辦法,第二杯酒喝了。
喝二杯了,敬酒的二條腿也都著地了,行了吧?不行。這敬酒的把第三杯酒又滿上,舉到了客人面前。怎么回事兒?桃園三結義呀?喝兩杯算哪兒門子事?這里還有一個講究,酒桌上誰能敬客人的酒多,那是很榮耀的。也就是說,誰敬客人喝下的酒多,誰牛。誰貢獻大。好像這酒不是花錢買的?好像這酒要不是讓客人和大家喝進去,放到那里就得出事?
要說起來,這酒桌上的人并不都是山東人,比如唐傳文就應該是河北人。可甭管是那的人,到山東地界了,就得按山東的規矩行事。不是說嗎?入鄉隨俗,到什么山唱什么歌?何況這些人都當過土匪,雖然已經改邪歸正,有些病,要改掉也需要時間;比如見酒不要命。
他們這會兒 ,就像比賽一樣,比看誰敬秦月的酒多,秦月幾乎是一杯接一杯地喝。
看秦月已經喝得夠多了,大家還一杯接一杯地敬酒,唐傳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