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郎君如此心懷不適嗎?”
“不,不。”說話間,幕白只覺得周圍似乎彌漫著一種薄薄的霧氣,象是一襲黑紗從面前飄過,但是仔細望去,又覺得不象,因為看起來又似一個虛無縹緲的人影,不僅如此,隨著這個影子緩緩移過,耳邊還隱隱約約地聞聽到一個微弱的聲音,這聲音聽起來好象是誰在哭泣,因為周圍秋蟲的鳴叫聲音過于嘈雜,故而一時半會兒還難以分辨得清楚。
這頓時使得幕白恍恍惚惚地憶起什么,那一天,他們進入一片山林……
“郎君——”美女再次拉了一下他的手,打斷了幕白的回憶,“今夜月色甚美,為何不放寬心懷呢?
“奴婢雖然不才,但自小也學得一些詩文,想吟誦兩首,聊以寬慰郎君煩悶之心境,可否?”
幕白一聽,心想,這個美女不但艷麗絕綸,且更善解人意,這個主意不錯,于是,就欣然應允,朝她點了點頭。
美女輕輕的咳嗽兩聲,清了清嗓子,面前天上皎潔的明月,低吟起來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
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幕白雖然生性殘忍,但是他卻非常喜好詩文,他知道,此詩乃望月懷思的名篇,寫景抒情并舉,情景交融。
這里表述的是詩人望見明月,立刻想到遠在天邊的親人,此時此刻正與我同望。
有懷遠之情的人,難免終夜相思,徹夜不眠。身居室內,滅燭望月,清光滿屋,更覺可愛;披衣出戶,露水沾潤,月華如練,益加陶醉。如此境地,忽然想到月光雖美卻不能采擷以贈遠方親人,倒不如回到室內,尋個美夢,或可期得歡娛的約會。詩的意境幽靜秀麗,情感真摯。層層深入不紊,語言明快鏗鏘,細細品味,如嘗橄欖,余甘無盡。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更為千古佳句,意境雄渾豁達,膾炙人口。
美女見幕白面露悅色,又吟了一首
可憐今夕月,向何處,去悠悠?
是別有人間,那邊才見,光影東頭?
是天外。空汗漫,但長風浩浩送中秋?
飛鏡無根誰系?姮娥不嫁誰留?
經海底問無由,恍惚使人愁。
怕萬里長鯨,縱橫觸破,玉殿瓊樓。
蝦蟆故堪浴水,問云何玉兔解沉浮?
若道都齊無恙,云何漸漸如鉤?
幕白聽了,面色愈發好了起來,他更知道這首“問月”詞,極受歷代文人的贊賞,有人評曰可憐今夕月,向何處、去悠悠?是別有人間,那邊才見,光影東頭?
詞人想象,直悟月輪繞地之理,可謂神悟。的確,詞人問得離奇,許多地方暗合哲理,具有奇特的思想。
屈原曾作《天問》,通篇連問了一百七十多個問題。辛棄疾在這首詞中既不思鄉懷人,也不吊古傷今,而是就明月西沉后的去向接連提出了九個問題,并作了大膽的猜想,將有關月亮的富有哲理性的思考和神話傳說,融匯成一幅深邃而美麗的神奇畫卷,給人以極大的藝術享受。
“可憐今夕月,向何處,去悠悠?是別有人間,那邊才見,光影東頭”幾句是說,月兒悠悠地將行到何處?難道西天極處別有人間,月從這邊冉冉西落,又從那邊人間緩緩東升?這些問題,想象新奇,問得異想天開而又饒有興味。
把人帶入了一個富于浪漫色彩的神話世界;反映了作者對自然現象的深入觀察與思索,顯示出其朦朧的探索精神。作者在接下來的一系列的發問中,將神話傳說中的嫦娥、玉兔、蟾蜍、廣寒宮等巧妙地編織進去,創造出神奇多姿的浪漫主義藝術形象。
詞人不作生硬的比附、影射,然憂國之思從憂月之中透出皎潔的圓月象征江山,詞人對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