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御刀蕩士里應外合,搖搖欲墜的白賊徹底失去了斗志。
千葉果斷的再次下達了撤退的命令,不過跟上次意圖佯敗誘敵不同,這次是徹徹底底的逃跑。對他而言,失敗固然刺痛,但勝負不在一時,保存有生力量,比將手里的五萬人部交代在這里更符合大局。
仿佛沈穆之的事跡重演,千葉剛抵達原鄉縣,還沒來得及部署守城,追兵已至,只好放了一把火,燒盡帶不走的糧草補給,并以此阻擋追兵的行進路線,然后一直撤到了烏程縣才有機會站住腳跟喘口氣,并建立散兵點,慢慢收攏陸續逃回來的殘兵。
此戰,白賊損失了兩萬一千余人,傷亡數字超過了起事以來所有陣亡和逃散兵卒的總和還多,千葉剛剛傳遍天下的不敗之名,屁股還沒有捂熱,就成了蕭玉樹聲名鵲起的墊腳石。
亂世,最不缺的就是英雄人物!
蕭玉樹,這個在徐佑之前最負盛名的少年天才,二十年來滯留于五品的天塹,始終無法晉升小宗師,為世人所笑。但很多人并不知曉,這位于武道半途夭折的蕭氏子弟,最厲害的其實不是武功,而是兵法!
這次帶兵平亂的人選,朝堂中多有爭議,為家國計,許多人提議由驃騎將軍沈度領兵。沈度號稱楚神,是沈氏在軍中的最大依仗,但因為沈氏和太子這些年走的太近,被安子道有意疏遠,等閑不予重用。尤其義興之變后,沈度直接加司空銜,被剝奪了統軍的權力,空有名位而已。時下揚州白賊漸有壯大之勢,于是有人想要暗中推沈度復出,也為了投石問路,試探安子道的圣意,看他對太子是不是已經消除戒心?
自孫冠入金陵以來,朝中緊張局勢大為緩解,太子也從東宮重新露面,雖未參與朝政,但至少可以會客見友。若是沈度再次起復,能夠統大軍平亂,就徹底給吃了一顆定心丸。
很快朝議下來,出乎所有人意料,安子道既沒有起用沈度,可也沒有選其他久負盛名的良將,而是聽從司隸校尉蕭勛奇的建議,任用無官無職,悠悠南山的蕭玉樹為征東將軍,授予五州的軍政大權,真可謂平地一聲驚雷,震的朝野齊齊失聲。
從任命下達的那刻起,蕭玉樹這個曾經為世人矚目、卻又消失了二十年的蕭氏子弟再次邁入了所有人的視野。
“蕭勛奇實在太過了,就算要為自家兄弟積攢政績,可撈什么不好,要來撈軍功?軍功是那么容易掙的么?”
“就是,兩軍陣前,可不是拼著個人勇武分勝負的。”
“勇武?區區六品,談得上勇武嗎?傳聞都明玉是四品的小宗師,蕭玉樹這樣的人,恐怕連人家一招都接不住”
“慎言慎言!朝廷點帥,總有朝廷的道理……”
“狗屁的道理!蕭玉樹出仕后最高只做過臨江王的郎中令,兩年后辭官歸家,閉門謝客,也不知整日做些什么。二十年了,武功成了笑談,學問沒出什么學問,琴棋書畫更是一竅不通,可如今國家正是用人之際,卻借勢一步登天,成了正三品的征東將軍……這,這不是胡鬧嗎?”“以公器填充私壑,蕭校尉難辭其咎!我等應聯名上書,請主上收回成命,另選良才!”
“說的對,請朝廷收回成命!”
一時間有人好奇,有人驚訝,有人憂慮,有人等著瞧熱鬧,也有人準備好蕭玉樹兵敗之后再次推沈度出頭。
心態各有不同,但相同的一點,沒有人看好蕭玉樹,但一來畏懼蕭氏和蕭勛奇的權勢,二來安子道大力支持,除了一些御史聯名抗議,其他人也只好將勸諫的話藏在心底。
當長興之戰的捷報傳來,幾乎沒人相信,都以為蕭玉樹虛報戰功,后來沈穆之的奏章跟著到了朝廷,這才讓眾人心服口服。
“長興一戰斬白賊近兩萬,蕭玉樹真讓人刮目相看!”
顧允這段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