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用了三個時辰,庾鯉被捉弄歸案。
他堅決不承認和程、唐遇刺有關,但口頭抵賴沒用,秘府有多條證據證明被抓的刺客曾出入庾府,還和庾鯉在畫舫飲酒作樂。
見沒法糊弄過關,庾鯉只好承認是他指使刺客行刺,可無涉朝局,僅僅是私人恩怨。
審到這里,其實已經不用庾鯉再多說什么,他能有幾個膽子行刺御史?朝堂里都是聰明人,頓時把矛頭全部指向庾朓。
不用張籍發令,御史臺的瘋狗們聞著了血腥味,又是同僚遇刺,誰敢保證下次不會輪到自己,爆發出驚人的戰斗力。
先給庾朓扣了個家門不靖,教子無方的帽子。然后隱射庾鯉只是推出來傀儡,幕后指使另有其人。再加上秘府暗中操控輿論,利用說書人,把庾氏意圖殺人嫁禍太尉的勾當到處宣揚,引得群情激奮,甚至國子學里有很多士子聯合叩闕,要求嚴懲禍亂朝綱的奸臣。
程、唐兩人的上疏,原是攻向徐佑的利刃,卻在短短幾天內變成了刺向庾朓的刀槍,局勢轉變之快,簡直讓人眼花繚亂,應接不暇。
庾朓終究沒頂住這如山崩地裂似的龐大壓力,主動辭去侍中,放棄了參政議政的宰相之權,第二次被徐佑逐出了朝堂。
但這次徐佑不打算輕易放過他,接受魚道真“打蛇不死,必受其害”的勸諫,準備乘勝追擊,把庾氏的勢力進一步壓縮。
經有司裁定,判庾鯉死刑,秋后問斬。
另一個目標,是尚書右丞庾茂!
秘府制定了詳細的計劃,可以百分百保證讓庾茂步上庾朓的后塵,灰溜溜的從尚書省這個權力中心離開。
然而,這天晚上,柳寧、袁階和顧懷明聯袂來訪,他們目的很簡單,讓徐佑見好就收,用“八議”免去庾鯉的死罪,不要再對庾氏趕盡殺絕。
門閥之間,由于門第婚的存在,百余年來早就糾纏在一起,很難分清彼此。必要時他們可以互相爭斗,必要時他們也可以互相扶持,但不管爭斗還是扶持,都在一個約定俗成的界限之內,誰越了界,誰就是諸姓門閥的死敵!
當年,吳興沈氏捆綁在安休明的戰車上,由于私怨,出手滅了義興徐氏滿門,所以后來的沈氏成了門閥的棄子,最后和安休明一道灰飛煙滅。
站隊可以,支持安氏誰來當皇帝,要看各家的眼光和魄力,但彼此之間不要太狠,該留的余地,還是要留余地。
你能保證,下一次皇位更迭,自家的押注永遠是對的?
這個天下,畢竟是由皇室、門閥和百姓共同組成,三者缺一不可。
門閥作為平衡皇權的絕對力量,也是歷代皇帝都想要削弱或消滅的一極,如果內部再不分情由,斗個你死我活,結果就是大家抱在一起萬劫不復。
袁、顧是徐佑長期以來的堅定盟友,面對庾氏的攻擊,他們也和徐佑共同面對。可現在徐佑即將取得全面優勢的時候,他們又和柳寧一道來說合,讓徐佑放庾氏一馬。
歸根結底,兔死狐悲,防微杜漸,你今日可以這樣對庾氏,明日就可以這樣對柳氏,對顧氏,對門閥……
就像后世范仲淹和富弼有一段很有意思的對話,富弼要處死高郵知軍姚仲約,范仲淹堅決不同意,富弼說這樣違法犯錯的官員不處理,以后會有更多的官員照著學,那么中央就沒辦法管理地方。范仲淹說祖宗以來,皇帝不輕殺士大夫,若開了此例,哪天皇帝手滑,屠刀就架到你我的脖子上了。
富弼深以為然。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
今夜,袁階和顧懷明的態度,給了徐佑極大壓力。他固然有兵權,但想要統治江東卻不能只靠武力。
除了這些年親手帶出來的嫡系,整個龐大的官僚系統還被門閥世族牢牢掌控。連他目前控制的十個州,只有徐州、兗洲、洛州、涼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