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游筑壩,恐有不測之禍……”
城陽王忙命人監測水文,并無絲毫變化,又派出偵騎沿河巡查二十里,也無異樣,笑道“泗水湍急,筑壩至少得征發民夫數萬,耗費數月乃至一年之功,方能奏效。等到那時,彭城早為我主治下樂土了……”
楊巒想想也是其理,于是魏軍不再關注上游動向。
與此同時,趁魏軍主力完全陷在彭城,左彣率豫州軍不走大道,逢山開路,遇水搭橋,神不知鬼不覺的運動至泗水上游五十里。
工部派遣了大批精通地理星象、水文觀測和土木工程的五館學畢業生隨軍,用天工坊研發的鋼筋、水泥和磚石,僅用七天,就在泗水上游建造了一座攔河大壩。
另一個時空的蕭衍在淮河建造浮山堰,征民夫二十多萬人,前后累死了有十幾萬,耗時兩年多方成。結果五個月就被淮水沖垮,又淹死了下游十幾萬人。
豆腐渣工程誤國害民,恐怖如斯!
然而在這個時空,歷史進程發生了逆轉,進入三月,接連天降暴雨,泗水因而暴漲,左彣一聲令下,在夜間炸毀了大壩,洶涌的怒浪,裹挾滔天之勢,席卷而至。
彭城兩岸,立成澤國,不僅沖垮了魏軍建造的兩座木橋,將兩岸魏軍分割開來,還把正在南岸圍攻彭城的魏軍主力的半數喂了魚鱉。
幸得事前已把周遭百姓盡數遷入城中,損傷不大。
左彣立刻率豫州軍乘海龍舟順流而下,守在下邳摸魚摸了三個月的山宗也同時率幽都軍逆流而上。
雙方會合,聯手彭城內的齊嘯部,先聚殲南岸殘敵,然后渡過泗水,奮勇血戰徹夜,擊潰驚慌失措的北岸魏軍。
城陽王在楊巒的掩護下倉皇北逃,身后的魏軍浮尸枕藉百余里,泗水為之斷流。
左彣趁勝追擊,收服徐州丟失的數,然后攻入青州境內,卜天的青州軍也隨之嘩變,卜天僅以身免,逃往鄴都。
聞知前線慘被,元瑜托著病體,征發六州二十萬兵,親自出征,迅速在黃河邊穩住陣勢,接應敗兵回國。
左彣也收到徐佑的諭令,心知北魏根基深厚,眼下還不到滅國的時機,在黃河南岸耀武揚威的晃了一圈,命麾下數萬人齊聲高喊“魏主改名叫元娘,回家繡花莫談兵。”
然后留下大將鎮守邊界,班師回朝。
彭城之戰,魏軍精銳死傷近十萬,被俘兩萬人,僅有三萬多的兵力殘存,從此再無力南下。
左彣威震天下,人稱左虎,魏人聞名而色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