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這個坐在家中的人,聽到樓上有噠噠噠的清脆腳步聲,會分辨出這聲音是高跟鞋,如果沒有見過樓上的住戶,他的腦海里或許會出現一個妙齡女郎的大長腿穿著高跟鞋走來走去的畫面。
但如果見過樓上的住戶是個五十歲的大媽,那聽到高跟鞋聲音的時候就是個五十歲大媽在走動的畫面。
大腦會根據自己的“數據庫”、經驗、邏輯和本能,來進行必要的“腦補”。
所以能夠收集到感官信息是一回事,這些信息能不能真的有用,幫助大腦做出判斷,又是另一回事。
林雨之所以直接躺在地上,不是因為沒有椅子可以搬出來,沒有毯子可以鋪地上。
是因為在這種鋼筋水泥構成的建筑物中,除了空氣外,墻體、地面是聲音傳播的主要介質,所以躺在地上,直接接觸地面,可以更容易地聽到整棟大樓的聲音。
在聽到各種雜亂聲音中,向坤細細分辨,慢慢篩選,從離自己最近的聲音開始,先是最近的樓下,聽聲音似乎是一對中年夫妻,正在談論去北方上大學的兒子,而電視里則在放在的新聞聯播。
往旁邊,隔壁一片寂靜,沒有腳步聲,沒有電器使用的聲音,沒有說話的聲音,也沒有聽到呼吸聲,但是有窗簾被吹動的聲音,應該是窗戶門關,而主人未歸。
在聽到腳步聲的時候,他可以根據自己家里的結構,以及其他的參照聲,比如開水龍頭的聲音,打開煤氣點火的聲音,端起杯子的聲音,其他電器被打開的時候,來判斷別人在家中的什么位置,甚至處于什么樣的移動趨勢中。
同時他還可以借用氣味來輔助判斷,比如聽到有人鍋鏟相撞、烹炒食物的聲音,才配合嗅覺聞到的氣味,便可以判斷出對方在做的是什么菜。
而且氣味和聲音相互驗證,也可以有助于他更精準地進行位置的確定。
根據說話的聲音林雨在腦海里新裝的搜索引擎自然而然的找出他的相貌、身高、生活情況、家人等諸多信息。
時間一點一點地過去,從外面來看,整個小區的燈慢慢熄滅變少,各家各戶的聲音、動靜也都慢慢變小。
他已經利用聲音和氣味,將整棟樓的動靜,每一家每一戶都“逛”了一遍。這一晚上,通過聲音和氣味,他卻幾乎將所有人都認遍了,甚至知道了不少“秘辛”。
腦袋里根據相應的信息,再次組合建立起整座樓的3d圖形。
將諸多信息僅憑著下意識和腦袋中存有的相應資料,再次組合。
得出一個和現實情況相差無幾的相應信息。
如果說前兩次是身體硬件上的強化,而這一次則是軟件上強化。
統合整理,這是質的飛躍。
林雨可以確定憑借著這個新開發出來的軟件,閉上眼睛,走在人來人往的大街上。
都可以感應出來,迎面走來的人群和車輛。
而且硬件上的強化也進行了一點,不說別的僅憑林雨感官全開,諸多信息一塊用來大腦竟然能承受的住。
不再有頭暈或者頭疼的癥狀,就知道了。
到了凌晨一點多,林雨才睜開眼,意猶未盡的,從地上坐起來,伸了個懶腰。
鍛煉了那么久,雖然說身體沒怎么動?但大腦運轉的速度可以說是飛快,在腦海里建立起整座樓的3d圖形和每個人的個人信息庫。
林雨感覺比跑個5公里還要累!
就像喝下生命能量之后身體素質大幅度提升,為了適應這種素質和不浪費相應的能量,林雨要抓緊鍛煉身體。
在感官能力飛速提升后,他需要訓練大腦處理所獲得感官信息的能力。
就好像兩個體重一樣、肌肉含量也差不多的職業運動員,因為所從事的運動不同,進行的訓練不同,發力的方式也不同,發力的結果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