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這個時代肯定是不存在《如夢令》這個詞牌名的,而且,別說是《如夢令》,可能便是寫詞的人,在這個時代都比較少。
只是,少歸少,卻只能說明它還沒有發(fā)展到巔峰,并不代表完全沒有,這里首先就不得不說到詞的來源,詞一開始其實是配合宴樂樂曲而填寫的歌詩,因此,最初稱為“曲詞”或者“曲子詞”。
因此,它無論是在句式、押韻、對仗方面,都要求得沒有詩那么嚴格。
至于現(xiàn)在夭夭拿出來的《如夢令》,乍一看,有的人可能會看不明白,但看不明白不要緊,光是看這段文字,便足夠讓人產(chǎn)生無限想象了。
當此芳春,名花正好,偏那昨宵雨狂風(fēng)猛,心緒如潮,不得入睡,只有借酒消愁。酒吃得多了,覺也睡得濃了。等一覺醒來,天已大亮。但昨夜的情景,卻依然如隔在胸,所以一起身便要詢問意中懸懸之事。因而,她急問清算衡宇,啟戶卷簾的侍女海棠花若何樣了?侍女看了一看,笑回道“還不錯,一夜風(fēng)雨,海棠一點兒沒變!”女主人聽了,嗔嘆道;“傻丫頭,你可知道那海棠花叢已是紅的見少,綠的見多了嗎!?”
這首詞短短不過數(shù)行字,但是,卻寫得曲折委婉,極有層次。而因為夭夭的院子里曾經(jīng)也有種過海棠,所以青竹跟綺菱也懷疑,這就是夭夭作的,其實,這哪是夭夭作的,甚至,夭夭連那花叫什么名字都不知道。
又或者說……她根本就不關(guān)心那叫什么花。這就跟吃青菜,有的吃就行了,不用知道那是什么青菜。
青竹跟綺菱唱完后,這首詞也是被打在了大屏上,上面還多了一個詞牌名。
好的詩詞,總是能讓人回味無窮,而這一首《如夢令》便是如此,雖然是從一首歌中提取出來的,但是,這反而更容易讓人能夠看明白了。
“這……傷春自古有之,然能夠?qū)懗蛇@樣的,我從未見過。”
陳羽霖看后,也是驚訝地道。
“寥寥三十三字,但是卻讓人看到了一個惜花的活潑少女。尤其是這綠肥紅瘦,最是精妙!”
至于你要問盧升之為什么覺得是少女,因為現(xiàn)在夭夭的年紀也不大。
“方博,你覺得這首詞怎么樣?”
翼國公問方博。
“我像是看到了兩個活生生的人,一主一仆。只是……濃睡不消殘酒,這似乎有點過了。不過,即便真的這樣,是酒中女豪,我也是可以接受的。”
方博以他粉絲的角度來回道。
似乎沒有人會把這首詞歸到青竹,又或者是綺菱的頭上,說實話,這就有些奇怪了。
甚至,便是連太平公主這邊,想到的都是,“這女子真的是一名奇女子!”
只是……
他們認為這就結(jié)束了嗎?
都說了接下來是詩詞篇,那肯定還有其他的詩詞,比如說接下來,便又輪到小晴上場了,畢竟,她那首《桃花庵》這時候要是不上來唱完的話,肯定會讓小晴無比惋惜的。
很快,被夭夭叫到了以后,小晴便蹦蹦跳跳地上來把歌給唱了。
自然,歌肯定是不怎么樣的,最多只能算是中規(guī)中矩,讓人產(chǎn)生一種,嗨,這小姑娘還長得挺坦率可愛,天真爛漫的呢,在唱完了《桃花庵》后,差不多給人的感覺便是這么一種感覺吧,雖然聽著歌詞,里面似乎也有甩甩手,辭官等詞語,因而,又讓人不禁仔細品味了一番,可即便是這樣,也似乎改變不了什么,直到……接下來,一首詩《桃花庵歌》出現(xiàn)在眾人的眼前,全場觀眾才再次被震驚。
“桃花塢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摘桃花換酒錢。”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還來花下眠。”
“半醒半醉日復(fù)日,花落花開年復(fù)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