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挑戰。
然后……
一臉苦悶的李承乾,以及一臉輕松的夭夭,兩人便在此間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而因為要涉及到考試時間的安排,所以,接下來夭夭也是向李承乾打聽了如今的科舉制度,包括考生如何報名,生源來源,考試時間安排,這些東西都是她以往無法從書本上獲得的,當聽完了李承乾把一整套流程,都給她說完了以后,夭夭很快便意識到了問題所在了,趁著現在李承乾十分聽她的話,所以也是不失時機地道,“雖說這樣靈活是很靈活,可終究,日后時間一長了,難免就會滋生腐敗,說不定還會有人收受賄賂。而且……考試憑的就是實力,為何結果出來了以后,還要看他們以往所做的文章呢?那這一場考試的意義何在?這難道不是出題的考官,沒能做好自己本職的工作,沒能好好認真地出題,從更完善的角度去選拔人才,而自己給自己找的一個借口?還美其名曰,皆以一場之善,不盡其才,所以才這么做。”
看到夭夭說得義憤填膺的,李承乾也是停了下來,跟她說道“那你有什么更好的辦法?”
夭夭便雙手挽著他的脖子,說道“我覺得,至少應該是公平的,你考出什么樣的成績,就應該按照名次來錄用,在公開榜單之前,所有人都不能看到這卷子是誰寫的,應該在卷子上,實行糊名制。”
其實……
當夭夭提出這個方法的時候,她就知道,她或許已經涉及到某些人的利益了。
但她總不能等著整個社會都腐敗成風了,才這么做吧?
到時候,阻力只會越來越大。
怕是非得砍一兩個人的頭,才行。
而北辰如今之所以沒有如此腐敗,其實也是有原因的,這個原因,甚至可能李承乾都不一定知道,那便是在立國之初,如今的皇帝便玩了一次釣魚執法,他讓自己身邊人去賄賂官員,當然他也不敢玩得太大,誘惑了一大圈,居然只有刑部的一位司門令史收受了一匹絹帛,當然,一匹也不少了,三十三米才一匹呢,等到證據確鑿無誤后,皇帝便要殺了這名司門令史,要不是當時有人給這名司門令史求情,說皇帝處罰太過了,說不定這人如今已經不在了,為此,正因為曾經有過這樣的事,所以,以后大臣心里都會有皇帝釣魚執法的陰影,而不敢隨便收受賄賂。
但這種辦法也就只能維持一時,等時間一長了,人的貪念終究還是會慢慢地戰勝心中的陰影,到時候,難道又再拿一個人出來喊殺了?
到那時,可能悲劇已經發生了。而且,朝中的貪污腐敗怕也已經是蔚然成風了。
法家說的好,人是靠不住的,只有制度才靠得住。
為了李承乾,夭夭必然要在這里動手,只不過是大刀闊斧,還是細針密縷的區別。
“糊名制?”
李承乾接著也是問她道。
“對,就是用漿糊,用紙,把考生的名字糊起來,這樣就沒有人知道這卷子是誰答的,最后,所有人統計出成績,再按照成績的順序來進行錄取。如此一來,時間即便拉得再長,也不會出現有人貪污腐敗的現象。若是讓一名官員貪污腐敗,所有被他提舉上來的人,都是與他親近,不是他的門生,就是與他有利益關系之人,試想想,十年、二十年以后,這朝堂之中,會變成什么樣?”
聽完夭夭的話,李承乾也是暗暗心驚。
但轉念一想,其實,這樣的情況又是可以避免。
比如說,每次可以換不同的考官。
兩種不同的方法,夭夭的顯然要更加過激一些。只不過,夭夭說得也并非無道理。
“那不能人盡其用這個問題,又該如何解決?”
李承乾接下來又問道。
“那你也可以出附加題啊。你想要什么樣的人才,就往什么方向去出題,這樣難道不是更有針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