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萬一失敗了呢,這個問題,劉過是否又有想過?
可能……
在有的人的腦子里,就根本不會有失敗這么一個詞。
更何況……
劉過之前都已經失敗三次了。
此時,還不如就賭一把,光腳的不怕穿鞋的。
所以,這便體現出了孔齊的那位直至孔奐跟劉過的區別來了,劉過年紀相對來說要大一些,不需要什么退路,而孔奐,則是年輕一些,還有很多退路。
“對了,還有我這位朋友也是。”
咳!沒想到,這劉過竟然還把孔奐也給帶上。
該說他有義氣呢,還是想著一起死?
“太子殿下,草民侄兒不懂事,他的行卷,就不必了~吧。”
孔齊當即便道。
因為孔齊一想大概就能想到,這一次若是不過,那基本上,一輩子都可能過不了了,畢竟第一印象已經擺在那里了。
雖說他是對自己侄兒有些失望不錯,但也不能看著他去送死。
這不是他侄兒不能這么做,而是,做這種事情的時候,得換種不那么激進的方式。
好在!
今天李承乾心情也還不錯,反正,閑著也是閑著,便對孔齊道“這不打緊…”這時,他又看了一眼夭夭,方才說道“既然兩人都進來了,那就把兩人的行卷都拿過來我看看吧。”
聽了這話,劉過自然是大喜過望。
很快,綠籬她們便把兩人的行卷都拿到了李承乾的面前。
行卷里面,既有詩賦,也有文章。
所以,要看起來,其實還是需要花費一點時間的。
李承乾就這樣看了一會會,別的不說,寫的詩肯定是比夭夭寫的要好,但你若要說,真的是否有何讓人驚艷之處,問題是,這個驚艷之處,又該如何去判定呢?
比如說,劉過在這里寫了一首大概差不多跟《憫農》一樣的詩,表達的正是他的深諳民間疾苦,他的愛民情懷。
若是放到一個真的關心百姓的官員的手中,可能,就會對他極為賞識,相反,若是給到李承乾這樣的,不知何為艱辛的人手中,雖然也感慨,但其中的感情,自然就不會有前面的那么深。
所以……
在看完了劉過的行卷后,固然,李承乾也認為對方的詩賦,文章確也寫得還行,可也只是還行罷了,他卻不好去斷定,這個人是否適合為官。
嗯!
事實就是這樣,劉過的文章水平,對他來說,還并不能說十分有吸引,只不過是一般般的水平罷了。
更別說……
李承乾是看宰相們的文章長大的,你寫的東西,難道能跟宰相的比?這顯然是不可能的。
但不管如何,當他看完了以后,總得給個評價吧,總得給出一些反應吧。
說‘不錯’?
然而他轉念一想,對方是否真的當得上‘不錯’這么一個評價,而且,還有就是,他的這個‘不錯’若是真的說出去了,是否,又會給對方,在他這里,對方的詩賦、文章便算是過關了,以后當官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了的錯覺,可他根本沒想就此便讓對方做官。
所以,李承乾只看,卻并不發表任何一句評價。
也不知道過了多久……
太陽西斜,之前去給靖王府、以及左武衛將軍府通風報信的人也回來了,這時,李承乾這才放下了兩人的行卷,跟孔齊道“孔老板,叨擾了,時候不早,我們也要先走了。”
在正好路過兩人,也就是劉過跟孔奐兩人身旁的時候,李承乾已經走過了兩步了,這才說道“你們的行卷我看過了。”
說完,便出門而去。
只留下兩人大眼瞪小眼,那這算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