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
因為還要趕路,所以天不亮,李承乾便起來寫信了。
他寫完了以后,又給夭夭看了看。
夭夭看完了以后,倒是覺得李承乾寫得太正經了。
所以給他改改,不過當她寫到老虎都能打死幾只的時候,又覺得這不對,因為之前她才把她跟母后的關系比作老虎呢,所以,后面她又換了一個,把老虎都能打死幾只,換成了她的精神好得可以登天騎龍……
不過,這四個字又好像有點太狂妄,最最重要的是有歧義。
后面便覺得算了,還是換成最樸實的話。
“收到父皇、母后的來信,這邊一切安好,夭夭的胃口很好,人也很精神,身子完全沒有任何大礙,為了證明這一點,特此作詩一首,名曰《竹筍燜肉》,無竹令人俗,無肉使人瘦。不俗又不瘦,竹筍燜雞肉。”
因為古人歷來看不起豬肉,再加上豬的身上很臟,有的跟茅廁放在一起,所以,夭夭便只好將這首詩里的豬肉換成了雞肉。
當然,雞肉其實也不貴,但至少,這讀起來,就沒有豬那么臟了。
其實夭夭原本想寫羊肉的,但是這羊肉跟竹筍相克,吃了容易鬧腸胃。
像是抄詩這種東西,夭夭自然是信手拈來的。寫完了這些以后,又讓父皇、母后兩人別過來。她要跟李承乾過二人世界。
夭夭自己寫了一遍,然后讓李承乾再重寫一遍。
因為她的字跡,跟李承乾的字跡肯定是不一樣的。
不過夭夭還是讓李承乾把那首詩留給她,她就寫那首詩的字。
天一亮。
李承乾就讓人把信給送了出去。
以驛馬的速度,大概不用半天的時間,也該到了。真正拖延時間的,只有這進宮的一道道關卡。
果然!
差不多到了中午,皇帝很快就收到了這一封信。
收到信以后,自然也是什么都不管,就找皇后一起分享。
當看到夭夭的詩,以及于這詩中所散發出來的那種樂觀的吃貨精神后,兩人便是真的放心了,只不過……這里又出現了兩個疑點,乃至三個疑點。第一是,夭夭的精神狀態好像跟他們之前想的不一樣。第二,則是這個竹筍燜雞肉。這雞肉能算是肉嗎?第三,則是這個‘燜’字,這并非是這個時代的菜單上能夠常常見到的字。
不過不管了,不常見,不代表沒有,很快,皇帝也是叫來了御廚,說他想吃這個。
但御廚顯然也是有點沒文化,根本不知道這個‘燜’是什么意思?
連烹飪方法都不知道,這怎么做?
最后,皇帝又找來了馮常侍馮學士,幸好馮學士見多識廣,雖然不能確切地知道這是一種什么樣的烹飪手法,但是在金文大篆當中,的確有一個字,與這個字很是形似。
“哦?那這個字是何意?”皇帝又是問道。
馮學士便按照他自己的理解說道“以火為旁,再加上一個悶字,老臣以為……意思想來是拿東西把釜蓋住,用慢火把飯菜煮熟,如此,是為燜也。”
“原來如此!馮學士果然見多識廣!”皇帝便轉過頭來對御廚道“你現在知道該如何做了?”
可他還是沒聽明白,但……
此時御廚已經不敢說不,只能是拿著馮學士的話,去嘗試著做出來。
“陛下為何有此一問?”
等到御廚下去以后,馮學士也是問皇帝道。
皇帝便把這字是太子妃寫出來的,因為整首詩都是夭夭寫的,給說了出來。
馮學士便有一種,你看,太子妃都承認雞肉是肉,就陛下你說那不是肉!
……
皇帝這邊的事情就不多說了。
反正,最后肯定做出來,也不是那個味。
不